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择诸路使者令举不法按:追究,查办
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之遣:发配
C.不肯偿所逋:拖欠
D.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阻止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强直不可挠”的一项是( ) 
①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②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③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④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⑤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       
⑥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B.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C.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2)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下列句中加点的是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事:侍奉,为…做事
B.应侯不如文信侯专专:专心,专一
C.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质:做人质
D.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报:回复,报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解说不正确的是:()

A.以广河间之地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展,扩大
B.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有以:有方法,有办法
C.应侯之用于秦于:介词,在
D.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以:连词,表修饰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封甘罗以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①臣请行之君其试臣 ② 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③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④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⑤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⑥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①③④②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小题。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
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
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
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猜贰:因猜疑有二心
B.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  与:嘉许,赞赏
C.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刑,刑罚
D.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吊:慰问,抚慰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②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
③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④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信一开头,作者就首先称颂陈伯之的才干和往昔的功名显赫。然后笔锋一转,写陈伯之“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而屈膝”,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指出陈伯之弃梁投魏的错误。
B.第二段作者引经据典,极论梁朝的宽大政策,远引历史上著名事例,近举陈伯之切身私事,层层论证,以打消陈伯之的疑惧。
C.第三段作者进一步陈述现实的利害,指出魏内部相互猜忌、自相残杀的现状,说明陈伯之在北魏如同“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的危险。
D.第四段大着笔墨写醉人的江南春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实际上也表达了作者对陈伯之弃梁奔魏的斥责!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围苏茂于广乐②寡人之于国也
B.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②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C.①须其力废,乃可击也②吾其还也
D.①汉乃召诸将厉之曰②太子恐惧,乃请荆卿曰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人,世居京口。少好《书》、《传》,博览多通,为济阳江敳所知。敳为建武将军、琅邪内史,以为府主簿。
及高祖克京城,问何无忌曰:“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曰:“无过刘道民。”高祖曰:“吾亦识之。”即驰信召焉。时穆之闻京城有叫噪之声,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穆之直视不言者久之。既而反室,坏布裳为绔,往见高祖。高祖谓之曰:“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穆之曰:“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高祖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坐受署。
穆之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高祖书素拙,穆之曰:“此虽小事,然宣彼四远,愿公小复留意。”高祖既不能厝意,又禀分有在。穆之乃曰:“便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大既足有所包,且其势亦美。”高祖从之,一纸不过六七字便满。
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长民难独任,留穆之以辅之。加建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伐,而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意乃小安。高祖还,长民伏诛。
穆 之 内 总 朝 政 外 供 军 旅 决 断 如 流 事 无 拥 滞 宾 客 辐 辏 求 诉 百 端 内 外 咨 禀 盈 阶 满 室目 览 辞 讼 手 答 笺 书 耳 行 听 受 口 并 酬 应 不 相 参 涉 皆 悉 赡举。又数客昵宾,言谈赏笑,引日亘时,未尝倦苦。裁有闲暇,自手写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穆之既好宾客,未尝独餐,每至食时,客止十人以还者,帐下依常下食,以此为常。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瞻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十三年,疾笃;十一月卒,时年五十八。高祖在长安,闻问惊恸,哀惋者数日。
(选自《宋书》)
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屈:委屈
B.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属:恰逢
C.长民果有异谋异谋:阴谋
D.穆之常居幕中画策画策:谋划决策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卿谓谁堪其选 / 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
B.刘毅等疾穆之见亲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高祖从之,一纸不过六七字便满 / 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
D.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 / 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

最能体现刘穆之“内端谋猷”的一组是
①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
②少好《书》、《传》,博览多通
③一毫不以负公
④便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
⑤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
⑥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攻下京城后,高祖急需一名府主簿来帮他,刘穆之听到后毛遂自荐,他极高的才华得到了高祖赏识,并立刻展开工作。
B.高祖限于天资,虽努力苦练书法,无奈效果不佳,刘穆之建议把字尽可能写得大些,这样可以掩盖某些缺陷,高祖接受了这一建议。
C.从诸葛长民意图谋反一事来看,高祖对刘穆之的才华是了然于胸的。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证实了高祖的安排是非常有必要的。
D.刘穆之才华过人,学识造诣很深,但性格豪奢,动不动就喜欢大摆筵席,他自己也说,除了这一缺点外,他就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对不住高祖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乃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日:“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嫉之如仇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曰:“然。”“夫弈,小数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予以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于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①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誊。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貛然②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底(zhǐ)至,到达。②貛(jué)然:猛然。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者再三,局乃竟竟:终了
B.有不嫉之如雠者欤嫉:嫉妒
C.夫弈,小数也数:技艺
D.工画者寿,工棋者天天:短命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博弈情形和罢弈理由的一组是()
A①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 B①胜者喜,胜者怒
②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②其胜何益?其败何损
C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 D①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②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②画者生机,棋者杀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离杀机保全生命。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人调整心态,止息机巧之心,从此与棋绝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