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进中书省右丞。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且射,定边百余矢被:表被动
B.张士诚遣舟师海安薄:迫近
C.擒海寇邵宗愚,其残暴斩之数:列举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铜锣峡次:驻扎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率官员迎接他。
C.因为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窺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极,后复客授江淮间。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①,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
荣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谓曰:“如有不讳,无忧家室也。”后病愈,复入侍讲。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佚为太子太傅②,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为太常。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节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注①俞:叹词,表示允许。②太傅:与下文的“少傅”都是教授太子的官员。
对下列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祖从容问汤师为谁 本:原来的
B.每以礼让相 厌:满足
C.今博士不正朕 难:困难
D.今日所蒙: 得到的,受到的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桓荣“为推崇古事而坚持讲诵或勉励后生”的一组是()
①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
②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
③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
④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
⑤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缓,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⑥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令桓荣讲解《尚书》,觉得他讲得好就授予他议郎一职,赏赐十万钱,并让他教授太子,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适逢欧阳博士一职空缺,世宗想要任用桓荣,可是桓荣却谦虚地推荐了他的两位同门。
B.世宗到太学视察,看到桓荣与各位博士辩论时温文恭让,以理服人,就特别地加以赏赐。有一次,在朝中宴会时,诏赐群臣奇果,大家都接受并揣到怀里,只有桓荣依古礼举双手行叩拜礼后才接受。
C.博士张佚不妄揣圣意坚持为天下选材,得到世宗称赞,被封为太傅。桓荣也被封少傅,并被赐予车马。桓荣广聚门生,陈列车马、印绶来鼓励他们学习古学。
D.早年时,桓荣虽然家境困厄可依然坚持讲诵学习古学。他的族人荣元卿嘲笑他生逢乱世学无所用,后来桓荣以学致官,他的族人桓元卿揶揄道:我是农家孩子,靠双手劳动,不像你,靠读书取利。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荣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
(2)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石”。
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皆欢呼。
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
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
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
连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偕:和……一起
B.凡三月阅:查看
C.南北日干戈寻:挑起
D.铉淮上屯:驻扎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铁铉“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铉督饷无乏②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③又遣千人出城诈降④铉屯淮上,兵亦溃
⑤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⑥反背坐廷中嫚骂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铁铉机智灵敏善决疑狱,太祖朱元璋赐字“鼎石”。建文初年,他被任命为山东参政。
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铁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从临邑赶到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死守卫。
C.燕王朱棣连续三月攻打济南,主要是企图攻占济南后,即可割断南北,占有整个中原地区,进而图谋金陵,但是没料到被铁铉挫败,只好兵退北平。
D.朱棣攻济南时,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但可惜计划失败,引发了燕军更加疯狂的攻势。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2)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江天一传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至江宁, 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 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汪琬曰:方胜国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伟、凌公駉与佥事公三人,而天一独以诸生殉国。予闻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盖其人好奇尚气类如此。天一本名景,别自号石嫁樵夫,翁君汉津云。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暑则酷日中。暴:暴露
B.大帅天一甚急。购:悬赏
C.天表往收其尸,之。瘗:埋葬
D.天一为辨疏赍:呈递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江天一“立品者”行为的一组是
①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②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③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④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
⑤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
⑥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天一贫而好学、少有品节,得到了前朝歙县县令傅岩的赏识,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他总是被选拔为第一名。三十六岁时,补为一名生员。
B.江天一虽然凭借文人身份而出名,却沉着持重、足智多谋。他英勇抗击盗匪,在同郡佥事金声的部下发生叛乱,徽州人非常震惧之时,被金声委以重任。
C.江天一生死关头知事明理、豪侠仗义。囚禁期间,他碰到同案在系的好友金声,虽有解脱的机会却坚决与朋友共存亡。
D.作者以“好奇尚气”评价江天一,文中江天一请许多名士写诗文来表彰为救婆婆而割下自己肝脏的淮安民妇一事,正是这种性格的具体体现。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2)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阅读文言文 ,完成文后小题 (每小题2分共4分)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 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①木为匵②,葛藟③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④。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注】①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 ②匵(dú):小棺材。
③藟(lěi),藤。④殠(chòu),腐臭的气味。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迫从上雍:祭祀 B.王孙曰:报效 报答
C.将以世也:改变 D.夫饰外以众:夸耀

下列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为棺椁衣衾师道不传也久矣
B.亡形亡声,合道情   使牧羝,羝乳得归
C.是物各反真也以乱易整, 不武。吾还也。
D.及病终,先令其子   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各3分共6分)
(1)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
译文:                                     
(2)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译文:                                     

文言阅读 ,完成题目(共12分)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愿大王假借之
(2)自引而起,
(3)秦王还柱而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秦武阳奉地图函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秦王还柱而走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
(1)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译文:
(2)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