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先生金姓,采名,字若采,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谓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选自国学扶轮社廖燕《二十七松堂集》卷十四。有删节。)
【注】①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②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③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④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文评书衡:评价
B.不于无意中得之意:料到
C.至今学者称焉称:称赞
D.先生辄起而之排:分开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金圣叹“善衡文评书”的一组是(   )
①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②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③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④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⑤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
⑥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但僧侣和俗人都不觉得好。
B.由明入清以后,金先生放弃了做官的念头,除了和亲人朋友交谈以外,把读书著作作为追求。并根据《论语》中的有关语句为自己取名。
C.金先生按次序定出的“六才子书”,的确是开读书人不同的眼界。但是他的很多评论,只有其中的《西厢》《水浒》两部得以在世上留行。
D.作者将解《古诗十九首》一事与金圣叹的死联系起来,并记录了他意外从容的谈论。还说,有许多人模仿金圣叹的风格评论著作。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2)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赵煚①,字贤通。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
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寻从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自三雅道以伐陈,克陈十九城而还。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
及践阼,拜相州刺史。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尝有人盗煚田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②,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
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注释:①煚jiǒng②恧nǜ,惭愧。
(节选自《隋书•赵煚传》)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表现赵煚“有勇有谋、与人为善”的一项是
①对之号恸,因执送官;②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
③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④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
⑤上密奏,徵赖而获免;⑥令人载蒿一年以赐盗者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煚孝顺父母,又精通知识,所以后来周太祖、闵帝都非常信任他,分别让他担任了重要职务。
B.赵煚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因为个人恩怨而加害他人。
C.赵煚为官,非常得民心,常常反躬自问,以自己的行动教育感化了老百姓。
D.赵煚打仗有勇有谋,在陈将即将攻打安蜀城的情况下,巧用计谋,不战而退人之兵。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
②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按:追查查究 B.不肯偿所逋逋:迟延
C.强直不可挠挠:屈服 D.前使者多渔市南物渔:掠夺、骗取

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王鼎“刚正清廉”的一组是
①鼎为条教禁止②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③鼎一无所市④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⑤斗粟不以自入⑥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鼎任提点江东刑狱期间,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积极揭发、严肃处理贪官污吏,招致了属下的怨恨,被他们称为“三虎”。后因范仲淹等人被罢免,王鼎也遭贬。
B.王鼎的忠直耿介,弹劾检举官员,不回避权贵和有势力的官员。他坚持反对内侍杨永德沿汴河置铺挽漕舟的主张,他的意见最终被皇帝接受。
C.针对漕运出现的弊端,他计算出漕运路途的远近、确定运期的先后,并制订为规章制度,这样各地劳逸均等,下级官吏责任再也没有轻重之分了。
D.王鼎为官明智敏捷,坚强正直,生平廉洁俭约。父亲死后,他把遗产全部推给了弟弟。他对继母孝顺,教育孤侄周到。他所推荐的士人中有许多人很知名,有些人王鼎终身不认识他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
(2)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善属文,工书画工:擅长 B.世宗以景故,不纳纳:接受
C.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克:完成 D.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赦:赦免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煜勤于政务的一组是()
①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
②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③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
④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⑤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⑥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为人仁而且孝,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人。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幸运地被封为吴王。
B.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照载后房有侍妾数十人,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于之职,分司南都。
C.李煜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宋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
D.在乾德二年时,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客观上有利于商业流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2)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喻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①部勒;组织,调度。②眴;使眼色.。③慴;因怕而屈服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书不成。书:识字,写字
B.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竟:完毕
C.力能扛鼎扛:用手举
D.是时桓楚亡在泽中亡:死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A.皆白衣冠以送之。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后则为人所制。
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梁以此奇籍
C.与籍避仇于吴中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D.其季父项梁。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少时学书法、剑法、兵法,什么都学,但学啥啥不成,没耐性,半途而废,让他的叔父项梁非常生气。而项羽却还在他的叔父面前为自己辩解,以表明自己志在高远。
B.在秦王朝最强大之时,面对秦始皇巡游时的威仪,项羽宣称“彼可取而代之”,透露出他非凡的气魄、志向以及直率的性格。
C.“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所反映的土著子弟敬畏项羽的事实,证明项羽的力量和才能都超过一般人。
D.剑杀殷通,夺了会稽的军政权利,表现了项羽叔侄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事心理,反映了二人残酷暴虐的性格。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4)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回生问《老子》书。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主管刑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征:(被)征召。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前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谀儒多疾毁固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没有能力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
(2)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3)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