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食堂采购的食物原料有:青菜、酱油、花生油、马铃薯、鱼等。以上原料中,富含淀粉的是,富含维生素的是。
(2)从
a.氧气
b.稀硫酸
c.二氧化碳
d.熟石灰
e.塑料
f.甲烷
六种物质中,选出符合下列题意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①属于单质的是;
②常用于灭火的气体是;
③能除去铁锈的是;
④能中和酸性土壤的是;
⑤易引起“白色污染”的是;
⑥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①氦气;
②Na+;
③硫酸根离子;
④氧化铝;
⑤2个亚铁离子;
⑥氮分子。
(4分)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如图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维生素C的化学式部分不清,可用CnH8O6表示。请回答:
(1)“Vc”属于_________ (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2)“Vc”中碳、氢的质量比是9:1,CnH8O6中n=_________.
(3)“Vc”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 元素.
(4)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时,这些“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_________ 片.
(8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用没有洗净的鸡蛋壳按下表所示步骤进行实验,请在相应空格内填写相关内容。
某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还不十分严密,为更好地说明问题,依据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推理,需要补做的实验是:。
(I)下图是小红同学设计的一组“吹气球”的实验。请回答:
(1)甲装置中,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观察到,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乙装置中,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3)丙装置中,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
(II)实验室配制50 g 1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称量的食盐质量为;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III)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研究CO2性质和燃烧条件的实验。
(1)研究CO2与水反应:进行此实验时,将C装置a、b两端分别与B、D装置连接,A中液体为紫色石蕊溶液,B中固体为碳酸钠,C中液体为浓硫酸,D中放一朵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滴入B中。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观察到,说明使紫色石蕊变色的是碳酸、不是CO2。
(2)研究燃烧的条件:进行此实验时,将C装置b、a两端分别与B、 D装置连接,A和C的液体底部靠近导管口分别固定一小块白磷,B中固体为二氧化锰。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B中。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液体为冷水,C中液体为;观察到,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