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          。将装置A和D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                
(3)若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编号),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          。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试管中溶液的pH     (填“>”、“<”或“=”)7,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CO2CO2是我们最熟悉的反应,为什么在实验室我们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                                    (写出 1条)。
(5)某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消耗了73克10%的盐酸。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有下列初中化学常用的制取气体部分装置。请完成以下各题:

(1)写出上图①、②两种仪器的名称①__ ____ __
(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用_ _____ __装置(填字母)来制取并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_;A装置也可以作为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方程式是___,利用A装置还可以制(填气体化学式)。
(3)某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小曹老师让该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①用下列方案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字母);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答:
③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所以用“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来检验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的方法不可靠。

矿物质水中元素及国标含量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矿物质水中主要成分(mg/1L)

偏硅酸(H2SiO3)≥25
硫酸根≥0.05
氯离子≤5Mu
钙≥0.2
钠≥0.2
钾≥0.2
镁≥0.2

(1)矿物质水属于物(填“纯净”或“混合”);
(2)矿物质水中的元素能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同)
(3)久置的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请表示出2个氧分子
(4)上表中的一种阴离子
(5)硫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6)产自溶洞的水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7)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火灾可用水浇灭,下列关于火灾的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A.家用电器着火,立刻用水浇灭
B.火灾中自救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高层楼房失火时,立刻乘电梯离开
D.酒精泼洒在桌面上燃烧,立刻用湿抹布或沙土盖灭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 取气体的装置

(1)结合上图: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气体。通常情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可以用装置制取甲烷,实验结束时,停止该实验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的化学方程式是,此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实验室不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作反应原料的原因是。用C装置将制取的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在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逐渐变成了红色,其原因可能是

为了保证潜水艇长时间的潜航,需要在潜水艇里配备氧气再生装置。
现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a加热高锰酸钾 制氧气
b电解水制氧气
c在常温下用过氧化钠(Na2O2)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2)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沼气是洁净的气体燃料之一,是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
(1)沼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少量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体。沼气略带臭味,你分析臭味可能来自气体,写出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目前部分城市居民使用的管道煤气,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写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