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

药品名称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溶解性
正丁醇
-89.5
117.7
0.8098
微溶于水、溶于浓硫酸
1-溴丁烷
-112.4
101.6
1.2760
不溶于水和浓硫酸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一)制备1-溴丁烷粗产品在如图装置的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NaBr,10 mL 正丁醇,2粒沸石,分批加入1:1的硫酸溶液,摇匀,加热30 min。

(1)写出制备1-溴丁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装置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配制体积比为1:1的硫酸所用的定量仪器为            (选填编号)。
a.天平        b.量筒      c.容量瓶      d.滴定管
(3)反应装置中,除了产物和水之外,还可能存在                   等有机副产物。
(4)若用浓硫酸进行实验,有机层中会呈现棕黄色,除去其中杂质的正确方法是      (选填编号)。
a.蒸馏                       b.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c.用四氯化碳萃取             d.用亚硫酸钠溶液洗涤
(二)制备精品
将得到的粗1-溴丁烷依次用浓硫酸、水、10% 碳酸钠、水洗涤后加入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然后再将1-溴丁烷按图装置蒸馏。

(5)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_℃左右;区分1-溴丁烷精品和粗品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制得的1-溴丁烷的质量为10.895 g,则正丁醇的转化率为        。(保留3位小数)。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导管B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 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 (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右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_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_左右,
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用金属钠 c.测定沸点

I.课本中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实验室可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写出该化学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两种猜想: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lmin后鼓入空气。请填写下列空白:

(1)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常常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试解释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计量。

用50mL 0.55mol/L NaOH溶液和50mL 0.25mol/L H2SO4溶液来做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测得溶液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为t1℃~t2℃(t2>t1),混合后溶液的比热容为c = 4.18J/(g·℃),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mL,中和热△H=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达式,不用化简)
若将H2SO4溶液换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溶液,测得的△H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若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来做该实验,测得的△H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实验室进行某项实验并检验反应产物的装置如下图:
将足量浓氨水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烧瓶中后,如图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①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光亮红色;②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色③集气瓶中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虚线框内是否应添加必要的干燥装置? _________ (填“是”或“否”)。若需要,应选择的干燥装置是___________(填编号,若不需要,该空可不填)。
(2)在实验中通过现象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CuO粉末处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在U形管和水槽间是否要加入右边的装置________(填“是”或“否”)。若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填编号,若不需要,该空可不填)。

(10分)有一瓶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晶体,由于保存不善,导致它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了较长的时间,因此该晶体可能被氧化。试用实验证明它是未被氧化或部分被氧化还是全部被氧化,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步骤:
①取少量该晶体溶于水,加酸酸化;
②将溶液分成两份,并置于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一份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
③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MnO4溶液。
(2)第①步用酸酸化可以用下列的酸是  

A.稀硝酸 B.盐酸 C.浓硫酸 D.稀硫酸

(3)结论:
                 ,则说明部分被氧化。
                ,则说明全部被氧化。
③写出硫酸亚铁溶液在酸性条件被氧化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