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 “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 “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第②节从读书的目的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慢阅读”,请你分条加以概括。
文中第④节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语段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地方,请找出来。
对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同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
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
A 小雪后山色B 小山太秀气C 小雪最妙D 山的肌肤

《民工父亲的“幸福”》
①刚搬进新房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一看:一个生疏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②“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送过来的香烟,一脸怀疑地看着他。
③见我态度缓和,他一冲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来城里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美丽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屋子盖了很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形,我很难对孩子说明白。”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看着我。
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细心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⑤他见我爽直地答应了,冲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头脑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认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碰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⑥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漆黑,身材硬朗,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
⑦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牢牢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眼光中有一种摇摆的拘束。做父亲的似乎在尽力显示出一种干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砌墙这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偏差。你看,这面墙上本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便利,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⑧他竭力地想向孩子刻画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看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骄傲和自豪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很多。
⑨一会儿,这对父子看完了我的新房,他们几乎是一步步挪着退到门边向我道别。忽然这位民工父亲一下子牢牢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进进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他的眼里一片晶莹。
⑩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冲动。就这一下子,我觉得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很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⑾父子俩互相扶持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你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屋子,城里人住得真舒畅,气质高雅,假如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屋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爱慕和憧憬。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我想,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⑿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上下文揣摩划线句,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两方面即可)
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⑿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奇的蚂蚁》
①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②蚂蚁为何有如此惊人的大力气?昆虫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与肌肉的构造有直接的关系,肌肉产生力气与肌肉的粗细成正比,而与肌肉的长度无关。一只非洲大象的体重要比一只蚂蚁重一百多亿倍,而它的肌肉只比蚂蚁粗几百万倍,所以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当然要比大象大得多。
  ③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④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头麻木两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
  ⑤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壤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本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蚂蚁的特异功能的?(每方面回答不超过8个字)
答:(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第③段中“外科医生”和“药剂师”两处引号的作用是()
A.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B.标明需要着重指出的对象。
C.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第④段中加线的“有一种”三个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第②、③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分)

阅读《春》,完成下列各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第①自然段中,作者写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第②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哪些感觉来描写春风?突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第③自然段中,作者除直接写雨外,还写了些什么?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二十六只蝴蝶
(1)在欢快的婚礼进行曲中,一对新人,互相挽着手臂,向餐厅中央的舞台,缓缓走去。新娘是我的同事,我们有节奏地拍着手,给他们祝福。
(2)这是一场普通的婚礼,按照既定的程序,往下进行。司仪请双方的父母,从席位上站起来,接受新人的叩拜。一对中年夫妇微笑地站了起来,他们是新郎的父母。“请新娘的父母亲也站起来,好吗?”司仪又喊了一声。人们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主桌。没有人站起来。司仪尴尬地和新娘耳语着什么。
(3)新娘的脸腾红。犹豫了一下,她从司仪手里拿过话筒,说,我的家乡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大山里,我的,我的父、父母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没能来参加我的婚礼……
(4)新娘进我们单位,已经三年多了,从来没有见到过她的家人,也没有听她自己谈起过老家的父母,倒是从其他同事口中,偶尔听到过一点关于她家的事情。她的父亲在她小时候就因病早逝,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母亲,靠在集镇上摆修鞋摊熬日子,苦苦地将她拉扯大。十八岁那年,她考取了大学,这是她们家,也是全村考取的第一名大学生。就在她上大学后不久,却传来了一个让她无比震惊的消息,妈妈要和隔壁修自行车的老王头结婚了。老王头她是认识的,也是一个残疾人,对妈妈和她都很好,这些年给了她们很多照顾。她并不讨厌他,甚至还有一点点喜欢她,可是,让妈妈改嫁给他,这却是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她不明白,妈妈拉扯着她,这么多年都熬下来了,为什么就不能再熬几年,等她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就将妈妈接到城里,一起过好日子?因此,她激烈地反对。一向温顺的母亲,第一次没有答应她的要求,坚决地和老王头生活到了一起。也就是从那天开始,她和母亲彻底决裂。她再也没有喊过她一声妈妈。每学期放假的时候,她不是留在学校勤工俭学,就是回到爷爷奶奶家去。
(5)大家都明白,新娘的父母之所以没来参加婚礼,多半是因为她根本就没打算让他们来。
(6)这时候,新郎忽然从新娘手中拿过话筒。他注视着新娘,转身对大家说,我的岳父母没能来参加我们的婚礼,但他们送来了一件珍贵的礼物,以及他们的祝福。
(7)新娘惊诧地看着新郎。新郎笑笑,接着说,前几天,我一个人开车去你家了。请你原谅,我一直没有告诉你。新郎接着说,我的岳父母最近身体都不太好,经受不了长途奔波,所以,他们无法来参加我们的婚礼了。不过,在我临走前,他们送给了我一件非常非常珍贵的礼物。
(8)有人托着一个竹篓一样的东西,走上舞台。竹篓外面,裹着一层鲜艳的红布。新郎轻轻地打开竹篓上的小门,忽然,从里面飞出一只彩色蝴蝶,在竹篓边盘旋了一圈,扇动着翅膀,向空中飞去。紧接着,又一只蝴蝶,飞了出来。第三只,第四只……
(9)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呼声,太美了,太漂亮了!姑娘们尖叫着,几个调皮的小孩子跳起来,试图捉住空中的蝴蝶,蝴蝶振动翅膀,向更高的空中飞去。
(10)新郎面对着新娘,说,这是我的岳父,一只只从村后的山坡上捉来的,每一只都有着不同的颜色。在我去之前,岳父就已经准备好了这些蝴蝶,一共26只,每一只代表我妻子的一岁。他们没有想到我会回去,所以,他们原准备在我们结婚这天,在家里放飞的。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是我的岳母告诉我的,我的妻子,她的小名就叫蝴蝶。她是群山里,最美丽的一只蝴蝶。
(11)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以及玻璃酒杯碰撞的声音。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新娘的脸上,挂满泪花。新郎用手绢,帮新娘轻轻擦拭。我还有一个请求,新郎说,我们将蜜月旅行取消掉。新娘不解地看着新郎。新郎继续说,去你家度蜜月,大山里的空气特别好,而且,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看大山里的蝴蝶。新娘含着眼泪,点点头。
(12)再次爆发热烈的掌声。司仪拿过话筒,请新人叩拜新郎的父母,还有远方新娘的父母……
(13)有人打开酒店的窗户,蝴蝶一只接一只,向窗外飞去。
(选自新浪博客,作者孙道荣)
第(9)段划线句中的错别字是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
从全文看,“新娘”在婚礼上的心理状态经历了:喜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第(4)段在记叙顺序上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
婚礼上两次“热烈的掌声”原因各不相同:第(11)段中的“掌声”是因为_________;第(12)段中的“掌声”是因为___________。
本文发表在《南方日报》时,最后一段“有人打开九点的窗户,蝴蝶一只接一只,向窗外飞去”呗编辑删掉了。对于这一段,下列最能代表作者写作意图的一项是:

A.交代蝴蝶的去向,使事件的发展过程更完整。
B.“蝴蝶”也是新娘的名字,这样写是为了赞美新娘。
C.突出蝴蝶在沟通两代人情感中的作用,又与前文和标题相照应。
D.蝴蝶纷飞,象征着美满的婚姻与爱情。

根据本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续写两代人相见的情景。(80个字左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