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题
(1)烧碱在保存过程会部分变质(杂质主要为Na2CO3)。
准确称取5.0g样品配制成250mL溶液,各取配制好的烧碱溶液10.00mL于锥形瓶中,分别向锥形瓶中各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已知:酚酞变色时,此时只有NaOH与HCl反应,Na2CO3还没有与HCl反应)用浓度为0.20mol·L-1的盐酸标准液进行滴定。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V(烧碱溶液)/mL
V(盐酸)/mL
初始读数
末尾读数
1
10.00
0.50
21.52
2
10.00
1.00
21.98
3
10.00
0.20
24.80

 
试回答:
①滴定时右手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烧碱样品中含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_%。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烧碱样品中NaOH含量测定值偏高的是__________。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有少量待测溶液溅出
D.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结束仰视读数
(2)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同中和滴定类似。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浓度。已知:2KMnO4+5H2O2+6H2SO4===2MnSO4+8H2O+5O2↑,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用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移取过氧化氢溶液25.00 mL至锥形瓶中,作被测试样。
②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中,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用酸式滴定管原因为       。③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水的电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分)氯化亚铜(CuCl)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及稀硫酸。下图是工业上用印刷电路的蚀刻液的废液(含Fe3+、Cu2+、Fe2+、Cl)生产CuCl的流程: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废液①的主要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填化学符号,下同);废渣①的主要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Y为_______。
(2)检验Z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废渣②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得到纯净的CuCl晶体,可用下列_________(填序号)进行洗涤。
a.纯净水b.乙醇c.稀硫酸d.氯化铜溶液
(5)生产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不能过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产生CuCl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氯化亚铜的定量分析:
①称取样品0.25g加入10ml过量的FeCl3溶液250ml锥形瓶中,不断摇动;
②待样品溶解后,加水50ml和2滴指示剂;
③立即用0.10 mol·L-1硫酸铈标准溶液滴至绿色出现为终点;
④重复三次,消耗硫酸铈溶液平均体积为25.00mL。
已知:CuCl的分子式量为99;CuCl + FeCl3 =CuCl2 + FeCl2;Fe2+ + Ce4+= Fe3+ + Ce3+。则CuCl的纯度为____________。

(18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小组同学探究H2O2、H2SO3、Br2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①打开活塞a,逐滴加入H2SO3溶液到过量,烧瓶内溶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H2SO3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______(填“强”或“弱”)。
②再打开活塞b,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H2O2,刚开始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溶液变为橙黄色,变橙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H2O2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____(填“强”或“弱”)。
(2)某学习小组向盛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发现有白色沉淀,为了清楚沉淀的物质,研究小组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你认为沉淀物是____________,产生该物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将干燥的SO2气体通入品红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现品红不褪色,由此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微粒一定不是SO2分子
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微粒一定是H2SO3分子
c.此实验无法确定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微粒
d.将干燥的SO2气体通入品红的酒精溶液中,能使品红褪色由此可猜想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微粒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平并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___MnO4+___H2O2+_______=__Mn2++__O2+__H2O每有1mol高锰酸根参加反应,生成_______mol O2

(11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氯气与铁的反应及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1)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2)硬质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硬质玻璃管与收集器之间没有用导管连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反应一段时间、熄灭酒精灯,冷却后,将收集器及硬质玻璃管中物质快速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少许植物油(反应过程中不振荡),充分反应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试剂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②有同学分析淡黄色溶液中含有Fe2+,你认为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固体产物的成分可能为________(填相应的字母);
a.Fe和FeCl3b.FeCl2和FeCl3 c.Fe、FeCl2和FeCl3 d.Fe和FeCl2
③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同学对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探究。
①提出假设:
假设1:溶液中无SCN-
假设2:溶液中无Fe3+
假设3:____________。
②设计方案:请对所提出的假设1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

(9分)
(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_,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g。

(2)指出下面三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Ⅰ)
2H2S(aq)+SO2(g)===3S(s)+2H2O(l)(Ⅱ)
S(s)+Na2SO3(aq)Na2S2O3(aq)(Ⅲ)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2H===S↓+SO2↑+H2O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_______________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装置E中为________溶液。
(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___。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中,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________。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3)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