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些机体可对环境中的花粉发生过敏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组织胺可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最终导致人体出现皮肤红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症状。下图表示其中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B细胞受到该种花粉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x细胞称为 -—-—。x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肥大细胞膜上的 -—-— 相结合后,机体进入致敏状态。
(2)当同种花粉再次侵入机体,可与肥大细胞表面的-—-—发生特异性结合,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
(3)组织胺可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浆蛋白渗出,从而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等症状。
(4)抗过敏药物可以减轻过敏症状,其作用的机理可能是 -—-—(多选)

A.与抗体结合,阻断抗原抗体反应
B.稳定肥大细胞,阻止其释放组织胺
C.与组织胺竟争受体结合位点
D.杀菌消炎,使过敏原失去活性

E.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分析回答:

(1)图中⑨名称是 ,①名称是 。③名称是
(2)该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分子失去 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
(3)图中有___ _个肽键,该化合物叫___ _肽,有___ _个氨基和___ _个羧基。

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为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细胞相似之处为_____________。
(3)下图一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下图二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放大倍数)。

(4)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__(顺时针/逆时针)。

科学家利用番茄(2N)和马铃薯(4N)利用如图技术得到“番茄﹣马铃薯”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a、b所选用的酶为_________,c和d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技术名称是_______________;由d培育成植株的过程运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3)过程②称为_________,所用的化学诱导剂一般是______,③过程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
(4)过程④是__________,⑤过程增殖的方式为__________,诱导f中植株生根过程中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较④过程____(高/低);最终获得的“番茄﹣马铃薯”属于____倍体植株.则“番茄﹣马铃薯”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物属于____倍体植株.
(5)如果过程②的a、b细胞都是番茄细胞,那么更简单的________。

如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的模式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填写数字代号)

(1)请指出图中三处明显的错误:



(2)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 与图中[ ] 的形成有关。如果用一定手段破坏[7]所示的结构,培养了几天后,观察该根尖细胞,你认为该细胞会出现什么新的特征?
(3)既具有运输蛋白质等物质的功能,又被人比作有机物合成“车间”的生物膜结构是[ ] .如果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该根尖,你认为最早测得放射性的细胞器是[ ]

图甲是某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是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细胞与念珠藻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甲细胞中含有结构 (填序号).
(2)若图甲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 (填序号);若图甲细胞能合成生长激素,则在该激素合成、运输、分泌出细胞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膜结构是 (填序号).
(3)若图甲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用某种药物处理后,发现该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碘等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这说明该药物最可能的作用是
(4)若图甲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乙中 (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造血干细胞能分裂分化成多种血细胞的根本原因是
(5)图乙中,a~d段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
(6)图乙表示的细胞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它的生物学作用是__________,在真核细胞中,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_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