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同“性”,性格)而绝江河(横渡) |
B.声非加疾也(快、速,引申为“洪亮”)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
C.则耻师焉,惑矣(疑惑)士大夫之族(类) |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 |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
B.其可怪也欤其皆出于此乎 |
C.吾尝终日而思矣则群聚而笑之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善假于物也 |
下列各项中不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耻学于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吾从而师之 |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其曲中规 |
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是岁,元和四年也 |
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②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洲。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李翱《杨烈妇传》
注:爨:cuàn 烧饭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将掠其玉帛 掠:抢劫。 |
B.侃率之以乘城 乘:登上。 |
C.不如亟去 亟:赶快。 |
D.则人谁肯固矣 固:坚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如逃,则谁守虽然,岁满则罢去 |
B.府库皆其财也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C.重赏以令死士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D.与之千钱失其所与,不知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的一组是()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③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⑥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 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
翻译下列句子。
(1)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3分)
(2)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日:“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日:“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日:“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琏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治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日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肉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雅有经国之才雅:一向。 |
B.皆称朕意称:符合。 |
C.古之名臣,何以加也加:超过。 |
D.遂其所尚遂:于是。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魏征“坦率耿直”的一组是()
①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②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③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④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⑤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⑥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⑤⑥ | D.④⑨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与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
B.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
C.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 |
D.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
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斜线(/)断句
自 其 逝 也 虽 过 莫 彰 朕 岂 独有 非 于 往 时 而 皆 是 于 兹 日 故 亦 庶 僚 苟 顺,难 触 龙 鳞 者 欤。
(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译文:
②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后,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
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众乃定。谦袍袖为之尽裂。退出左门,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帝命谦口数其罪数:列举 |
B.乃手书谦名授吏部授:授官 |
C.超迁兵部右侍郎迁:提拔 |
D.皆令归治丧,旋起复起:起用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谦“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①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②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
③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④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
⑤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
⑥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A.②④⑤ | B.①③⑤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在宣德初就受到皇帝重视,在郕王主政时官至兵部尚书。他也尽心国事,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力主不迁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 |
B.于谦在“三杨”主政时,极受重视,所奏请之事都能得到即时批准。“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当权,于谦差点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处死刑,后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
C.于谦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晋诸王的请求下重任巡抚,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灾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他父母去世,朝廷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但不久又担任原职。 |
D.于谦在发生众朝臣围打王振党羽马顺致使局面混乱的事件时,果断地设法稳住了王振,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的高度赞扬和朝臣们的依重。 |
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译文:
(2)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甍。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游:交往 |
B.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反:通“返”,返回 |
C.责以谋反,夷三族夷:诛灭 |
D.与越反明矣。趣烹之趣:赶快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赁佣于齐,为酒人保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
B.①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 ②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
C.①若独祠而哭之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D.①以军功封俞侯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栾布“重义或轻生”的一组是()
①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
②为其家主报仇
③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
④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⑤臣生不如死,请就烹
⑥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③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贫困,栾布给人做佣工;后来做了强盗,因被人出卖,做了奴仆;因臧荼提拔,担任了都尉;经彭越进言,被释放并做了梁国大夫;吴、楚反叛时,因有功被封为俞侯,担任燕国丞相。 |
B.彭越对汉功勋卓著,只是因为朝廷向梁国征兵时有病不能前往,皇帝就怀疑他,而以谋反的罪名灭其三族,并把他的头悬挂在洛阳城门下示众,禁止人收敛或探视,违令者均逮捕烹杀。 |
C.在皇帝将要烹杀栾布时,他仍为国着想,痛陈皇帝“以苛小案诛灭之”将导致严重后果。 |
D.彭越对栾布有救命和提挈之恩,因而彭越受难,栾布敢取下他的脑袋来祭祀哭泣,并为此不吝惜自己的生命,这种“有德者厚报之”的壮举,深受作者的赞赏。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译文:
(2)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
译文:
(3)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后,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
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众乃定。谦袍袖为之尽裂。退出左门,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帝命谦口数其罪数:列举 |
B.乃手书谦名授吏部授:授官 |
C.超迁兵部右侍郎迁:提拔 |
D.皆令归治丧,旋起复起:起用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谦“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①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②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
③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④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
⑤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
⑥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A.②④⑤ | B.①③⑤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在宣德初就受到皇帝重视,在郕王主政时官至兵部尚书。他也尽心国事,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力主不迁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 |
B.于谦在“三杨”主政时,极受重视,所奏请之事都能得到即时批准。“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当权,于谦差点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处死刑,后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
C.于谦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晋诸王的请求下重任巡抚,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灾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他父母去世,朝廷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但不久又担任原职。 |
D.于谦在发生众朝臣围打王振党羽马顺致使局面混乱的事件时,果断地设法稳住了王振,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的高度赞扬和朝臣们的依重。 |
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译文:
(2)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