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示意2004年甘肃、四川、河北、黑龙江四省2012年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省区依次是(   )

A.四川、黑龙江、甘肃、河北 B.四川、甘肃、河北、黑龙江
C.黑龙江、河北、甘肃、四川 D.甘肃、河北、黑龙江、四川

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国鲁尔区相继遇到
了产品滞销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
总体规划。据此并结合右图,判断问题。

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

A.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B.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C.第二、第三、第一产业
D.第三、第一、第二产业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丰富的铁矿资源
B.丰富的煤炭资源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便捷的水陆交通

“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的出现,主要原因不是

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
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
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各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
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该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年份
1949
1955
1960
1970
1978
1985
1990
1995
东经
121.97
121.93
121.94
121.88
121.86
121.75
121.80
121.71
北纬
43.57
43.51
43.54
43.59
43.63
43.80
43.68
43.84

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 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 D.向西南方向移动

科尔沁沙地原来是科尔沁草原,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沙地。导致科尔沁沙地环境恶
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植树种草 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为了扭转科尔沁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用以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科尔沁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方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在当地开展任何经济活动,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
驻;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图判断问题。

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协作
C.靠近原料产地 D.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输费用

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水资源数量,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
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
品(生产过程消耗水量大的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读世界某区域图(图
中虚线表示输水线)。回答问题。

下列关于虚拟水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A.虚拟水战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B.虚拟水战略就是跨流域调水的规划战略
C.世界粮食安全可通过虚拟水贸易来解决
D.缺水国家应尽量限制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若该区域位于东半球,则关于图中输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B.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C.输水过程中易受污染,水质较差
D.该线路能全线自流,工程量小

图为“某地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状况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分布变化的曲线是①、③、④
B.在A阶段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
C.从B阶段开始,该地逐步由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升
D.在C阶段主要作为外来产业的承接地,为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