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政府对交涉体制进行改造的第一步,虽然是适应新的外交局面的产物,又是在旧的制度和观念基础上进行变通的结果,就清朝的皇权体制而言,皇帝和军机处是最高决策层。中央和地方官员必须通过“请旨”方能获得事权。这种权力结构势必会牵制总理衙门的职权,很难以一个独立的外交部门行使职权。从晚清的对外交涉内容来看,外交不仅包括国与国之间的交涉,而且还包括一切与洋人打交道的事务。这种把外交、通商、洋务混为一谈的状况,使总理衙门的功能不能专门化,成为“洋务衙门”。与此同时,由于洋务不仅包括交涉,而且包括海防,而这些事务不得不依靠地方实行,从而导致总理衙门行使职权时不得不依赖地方的局面。尤其是随着洋务运动的扩展,他们的职权扩展到海防、练兵、洋务企业等方面,并依据这些实力,扩大了对晚清内政外交的影响力,以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一个“督抚外交”的局面,其中最突出的是“东南互保”。
——刘伟《晚清对外交涉体制的演变与影响》
材料二 中华民国早期的最高外交权力是由国家元首 (临时大总统、大总统、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等)、立法机关(参议院、国会等)以及政府(国务总理、国务员等)执掌、制衡的。外交权力的分配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宪法》以及政府组织法等来划分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1914年,经过二次修正的《外交部官制》明确指出:“外交部直隶于大总统,管理国际交涉及关于居留外国人并在外侨民事务,保护在外商业”,这是对外交部职能的一次完整的表述。1921年,根据中国外交形势的新变化,《修正外交部官制草案》重新出台,增设条约司,这是适应当时中国希冀收回丧失的国家主权要求的一种表现。1927年7月,又一个新的《外交部官制》颁布,而同时另设情报局,这使得外交部的职能进一步扩大,组织更加完备。
——李兆祥《中华民国早期的外交立法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外交体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民国时期外交相比于晚清的主要变化及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3分)(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问题二中央与地方
自周代以后,我国开始确立了一套地方行政制度。秦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代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继承秦代地方制度的同时也部分恢复了周朝旧制。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控制,开始设立行中书省,标志着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3)按示例完成周、秦、汉初、元四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填写。(3分)
(4)从上述材料中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
著名史学家钱穆曾说,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败。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 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请回答:(1)请举一二例“优良的政治制度”,并说明它们是怎样“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的?
(2)概要指出所举政治制度中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 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 000到6 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侨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什么是民主》
材料二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对参加公民大会者有何限制。这种限制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引自古代罗马的哪一部法律?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的法律规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1
材料三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
材料四图片反映的是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并指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三中的“寡人”是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他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制定了怎样的律令?
(3)材料四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