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大多数英国人早已厌烦了克伦威尔式的共和国;他们希望再有一个国王,但必须同时有一个强大的议会。这个愿望基本实现的标志是
| A.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 B.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
| C.1721年沃尔波尔内阁的建立 | D.1832年议会改革的胜利 |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表明
| A.两极格局已经被多极格局取代 |
| B.美国与西欧、日本由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 |
| C.美国已经不再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
|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趋势 |
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
| C.“求同存异”的方针 |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
吴玉章说,在1918年,他读到了约翰•里德写的《震动寰球的十日》:“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我们北方邻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个劳农政府。”此时,“我们的北方邻国的”国名应该是
| A.俄罗斯帝国 | B.苏俄 | C.苏联 | D.俄罗斯联邦 |
“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此制度是指
| A.基层民主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C.政治协商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的共识,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下面对“共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 B.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 |
| C.两岸实行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
| D.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