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表,从表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年代 |
人口(亿) |
耕地(亿亩) |
人均耕地(亩/ 人) |
| 1650 |
1.00-1.50 |
6.00 |
6.00-4.00 |
| 1750 |
2.00-2.50 |
9.00 |
4.50-3.60 |
| 1850 |
4.10 |
12.10 |
2.95 |
①17—19世纪中期,中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②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
④鸦片战争对中国农业经济有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美国启蒙思想家潘恩在考察了1832年之前的英国政体时说:“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的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由此可以发现1832年的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议会限制 | B.贵族退出议会政治活动 |
| C.中小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 | D.工人阶级取得了一定的选举权 |
“每个州都印刷了自己的钞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每个州都开始自己征税……国会没有钱支付军饷,也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宪法规定实行()
| A.联邦制 | B.共和制 | C.两党制 | D.总统制 |
1789年法国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第三条规定:“全部主权的本原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不是明确地来自国民的权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②形成了近代立法规范 ③否定统治者的专制权力 ④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 |
| B.英王和议会关系“均衡” |
| C.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 |
| 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 |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其目的是()
| A.扫除英国国教的天主教残余 | B.把国王置于议会之上 |
| C.进一步确认议会主权的原则 | D.顺应宗教改革的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