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与交流 (共21分 20分作文 1分字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教育部要求,按照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中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最近开展的一项调查中,九成人认为早就应该这么做;但也有家长“完全不能理解”,认为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够重了,没有必要逼着学生学这平时根本用不着的东西。
请你就此发表评论。要求:(1)观点明确;(2)要作简要的论证;(3)不少于200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复习阶段,小风在整理庄子专题时,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插图引起了他的注意。图中A、B两人,究竟哪一个是庄子,哪一个是惠子呢?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帮小风分析一下。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表达通畅。(130字左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下面这则短文的顺序已被打乱,请按正确句序排列。
①王亦学之。②有人向张华说此事。③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④歆蜡日尝集子任燕饮。⑤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宁波晚报》“今日新闻”栏目需要新闻稿件,请以今天(6月14日)“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背景,挖掘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消息中涉及的具体地名、人名、校名以xx代替,150字左右。
鼎湖中学802班的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围绕插图中“谁是庄子”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意见不一,于是张欣怡同学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写了一封信。请你读完信后给张欣怡写一封信,发表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效。论证合理。(不超过150字)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鼎湖中学802班的学生。我们班同学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对插图中“谁是庄子”产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有同学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我认为从服饰上看,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从神态上看,低头看鱼的是庄子。
那么,这幅插图中,究竟谁是庄子呢?希望能得到您的回复。
张欣怡
2019年5月17日
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研学活动即将结束,小嘉、小舟觉得收获很大,打算围绕“访古探幽”或“重走‘一大路’”主题,为学弟学妹做一个“南湖半日游”行程规划。
请你借助右边的示意图,并结合答题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完成这个行程规划。
要求:(1)设计一条路线,起点“会景园”。(2)安排三个符合景点特征的活动。(3)使用合理的表达方式。(4)不超过15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