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坐而问客曰危:端正
B.山川相,郁乎苍苍缪:缭,盘绕
C.方其破荆州,江陵下:顺流而下
D.举匏樽以相属:这里指劝人饮酒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正襟危坐问客曰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B.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暮春
C.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寄蜉蝣天地
D.挟飞仙邀游秋为期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何为其然也?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固一世之雄也 D.托遗响于悲风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的思想,是苏轼借客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B.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以表现苏轼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整个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诗情画意俱现。
C.本文作为记游文,没有停留在山川风物本身,而重点放在对在宇宙人生的见解上,并将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体现极高的艺术价值。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嵇康遇害
嵇康字叔夜,谯国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服药求长生),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唯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山涛将去选吕,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颖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司马昭)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念,遂并害之。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博览无不通。该:完备。 B.此书既。行:流传。
C.后安为兄所枉。诉:叙说。 D.宜因除之。衅:缝隙,引申为机会。

下列八句话,分别编四组,构成嵇康遇害根本原因的一组是( )
①远迈不群②与魏宗室婚
③知其不可羁屈也④吕安服康高致
⑤辞相证引⑥会以此憾之
⑦嵇康卧龙也,不可起⑧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A.②③⑥⑦ B.①④⑥⑧
C.③④⑤⑦ D.④⑤⑦⑧

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嵇康是魏国皇帝的亲戚,官拜中散大夫。他超迈不群,常修养性服食之事,不与一般人结并,他所与神交的只有“竹林七贤”罢了。
B.嵇康当大夫时,也常常在柳树下打铁,有一次他与向秀打铁,钟会特意来拜访,他不予理睬,锻不辍,钟会站了半天,只好回去,他又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因此钟会非常恨他。
C.嵇康与吕安友善,吕安被他哥哥枉诉,引稽康为证,于是稽康也被收。钟会向司马昭进谮言,要他因衅除之,于是嵇康吕安同时被害。
D.嵇康在东京被刑时,三千太学生请求他留下来做老师,嵇康不答应。他看日影,还未到行刑时,便索琴弹一曲《广陵散》,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天下士人都为他悲痛。

翻译下列句子(4×5分)
①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②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③康乃与涛书告绝。
④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对《陈情表》中李密辞不就官,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奉养祖母和不愿事者。试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李 白 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读本④,个别字词从其他版本)
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五经通:通晓
B.白傲放益:更加
C.白时卧庐山,为僚佐辟:开辟
D.璘败,累系浔阳狱累系:捆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命之衡上疏陈事
B.所业投贺知章何面目归汉
C.遂荐玄宗而君幸赵王
D.白长笑去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下列划线词语发生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组是()

A.力士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B.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
C.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D.卒廷见相如,礼毕而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2)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3)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

文言文阅读(19分)
李绅传
李绅者,本赵人,徙家吴中。元和元年,节度使宗臣锜(宗臣,与君主同宗之臣。锜,指李锜)在吴,绅以进士及第,还,过谒锜。锜舍之,与宴游昼夜。锜能其才,留执书记(书记,掌管文书记录之官)。明年,锜以骄闻,有诏召,称疾不欲行,宾客莫敢言。绅坚为言,不入,又不得去。会留后使(留后使,朝廷设置牵制节度使之官) 王澹,专职为锜具行,锜蓄怒,始发于澹,阴教士食之。初,士卒当劳赐者皆会府中,受赐与中贵人(命王宠信的宦官)临视。以至日中军士,得赐者俱不散,齐呼曰:“澹逆,可食。”即尽。即执中贵人胁曰:“尔宁遂众欲?宁饱众腹?”曰:“请所欲。”曰:“为我众书报天子,幸得复锜位。”贵人惧,伪诺之。召书记以疏。绅闻之,亡之锜内匿,众索,不得。及中贵人至,促锜行,锜益怒,急召绅,授纸笔,令操书上牍。绅坐锜前,佯惴怖,战管摇纸,下札皆不能字,辄涂去。累数十行,又如是,几尽纸。锜怒骂曰:“是何敢如是!汝欲下从于先人耶?”对曰:“绅不敢恶生,直以少养长儒家,未尝闻金革鸣,今暴及此,且不知精神在所。诚得死,若在前,幸耳!” 锜复制以兵刃,令易纸,复然。旁一人为锜言曰:“闻有许侍御纵者,尤能军中书,绅不足与等。”请召纵,纵至,锜锐自举授词,操书无不可锜意。遂幽绅于润之分狱,兵散,乃出。纵竟逆死。
赞曰李锜之贼江东也,其抗节者有李云、李绅。云则山中刘腾为书以大之。迹未及称,且绅职锜肘腋下,举动顾盼有一不诚,则支体立尽众手,而绅亦不顾。而晓然自效如此。可谓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文苑英华·李绅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锜之,与宴游昼夜舍:留……居住
B.王澹专职为锜行具:准备,备办
C.得复锜位幸:幸运
D.迹未及称:被称道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李绅“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一组是()
①绅坚为言,不入,又不得去
②佯惴怖战,管摇纸下,札皆不能字,辄涂去
③诚得死,若在前,幸耳
④操书无不可锜意
⑤锜复制以兵刃,令易纸,复然
⑥绅亦不顾,而晓然自效如此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绅考中进士,回到吴地后拜见李锜。李锜让李绅住下,和他整天游玩宴饮,称赏他的才能,留他担任书记。
B.李锜骄横暴敛,他暗中唆使兵士把王澹分着吃了,并以吃掉中贵人向威胁,逼迫中贵人替他上书天子,恢复自己的职位。
C.李绅不愿为李锜起草奏章,就向李锜推荐了许纵。许纵操笔就书,没有不合李锜心意的到李锜的军队解散以后,许纵最终因从逆被处死。
D.李绅供职于李李锜亲近之处,能坚守高尚的节操,明白地表现自己的态度,虽然事迹在当时未被称道,但作者却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临大节而不可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明年,锜以骄闻,有诏召,称疾不欲行,宾客莫敢言。
⑵锜复制以兵刃,令易纸,复然。

文言文阅读(共19分)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旧唐书房玄龄传》)
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①不言功,王②、魏③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④、卫⑤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注:①杜如晦。②王圭。③魏征。④李世勣 ⑤李靖。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草隶,善属文精妙 B.太宗地渭北 曲从、偏私
C.文约理足够 D.每为我儿陈事,必人心了解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隐太子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②引为流觞曲水
B.①将至御座下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
C.①谮于高祖②顷之未发,太子迟
D.①由是如晦并被驱斥②刘备天下枭雄,操有隙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后又被召回。
B.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具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C.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厚待。
D.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2)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
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然此心不果:现实
B.骁勇便弓马便:熟悉
C.轨见诛竟:竟然
D.伐罪民吊:凭吊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
①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②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
③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④将渡江,酹酒而祝
⑤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
⑥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⑦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
⑧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⑧ D.③⑤⑥⑧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说话不谨慎小心而被人加害,临刑前拿锥子刺伤贺若弼的舌头,告诫他今后一定要慎言。
B.周武帝时,担任记室一职。当皇帝问及太子情况时,贺若弼说:“道德学问日有提高,没有看到他的缺点。”回答诡辩谨慎,因而在新帝即位时保全了性命。
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趁敌不备,渡江破敌。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在陈地秋毫不犯。后陈将鲁达等人向他发起进攻,他屡屡败退,最后督军死战,终于大获全胜。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
②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③(课内翻译)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