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由图文信息可知 ( )
|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
|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
|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
|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
图示时刻 ( )
| A.东经10°各地处于夜 |
| 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
| 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
|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读图回答下题。
192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出现下列现象可能性较大的是
| A.南旱北涝 | B.南涝北旱 | C.南北皆旱 | D.南北皆涝 |
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风减弱 | B.夏季风减弱 | C.海陆热力差异减小 | D.温室效应加剧 |
臭氧是汽车废气和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经光化学反应而形成,在高温季节,它会悄悄地代替了PM2.5,坐上大气污染物的“头把交椅”。读图回答下题。
一天中,臭氧浓度最高的时间是
| A.清晨 | B.午后 | C.傍晚 | D.夜晚 |
下列月份中,长三角地区出现臭氧几率最高的是
| A.1月份 | B.3月份 | C.7月份 | D.10月份 |
地震动峰值反应了地震过程中某一时刻地震振动的最大强度,其加速度往往用烈度值(烈度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为换算,作为设计工程建设的抗震标准。如图为新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布图,回答下题。
下列有关图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数值大说明该地海拔高、人口密集 |
| B.②地数值较大说明该地地震的破坏较大 |
| C.③地数值大说明该地发生地震的频率高 |
| D.④地数值小说明该地地震时建筑受损小 |
新疆地区每年约有3万次地震,但其损失小于其他同等频度的地区,主要原因有
| A.经济落后,地震损失较小 |
| B.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小 |
| C.科技发达,抗震能力较强 |
| D.地形平坦,避震设施较好 |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全球生产体系出现混合型多层次分工的结构。回答下题。棉花及其制品跨国生产与跨国零售一体化的代表模式:美国棉花
巴基斯坦纱
中国布
意大利印染
法国服装设计
土耳其制造
跨国百货销售。该模式中中国和法国所占据的位置分别依靠
| A.交通 | B.技术 | C.市场 | D.劳动力 |
在上题的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 A.精耕细作 | B.耕地面积广大 | C.机械化程度高 | D.区域专业化生产 |
山东省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回答下题。
关于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 |
| B.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 |
| C.03-04年工业产值增长最快 |
| D.04-06年城市面积增加最快 |
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
①产业结构不合理;②空气污染; ③耕地大量减少;④水污染;⑤交通拥堵
| A.①和⑤ | B.②和④ | C.③和④ | D.②和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