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古诗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对比。
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学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中被人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选出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怀念旧时友人的词。词中“夕阳”、“花”、“燕”都可以理解为虚指往日岁月和昔时友人,是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B.“花落去”既指芳春匆匆归去,又是指惋惜美好生活的消逝。其实,人生的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不也如同花开花落。
C.着一“独”字,点醒题旨,词中的“新词、饮酒、天气、亭台、夕阳、落花、归燕”无一不是“独徘徊”中所见、所忆、所感。
D.全词用语香艳,用词雕琢,词句清新婉转,语言工整精巧,笔姿摇曳,情韵动人。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妙在: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古诗。
桂 枝 香/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故国:指金陵(今南京市)。②初肃:开始出现肃杀之气。③练:白绸。④簇:聚集、簇拥。⑤酒旗:又称酒帘。酒店前挂的作为标志的布帘。⑥星河:此处指长江。
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描绘金陵山河的清丽景色,气象宏阔;下片对六朝统治者竞逐繁花,亡国覆辙相蹈的可悲历史发出浩叹。
B.上片最后一句描写了游艇画船映衬着白云蓝天,一群白鹭在洲渚腾空而起的壮美景象。
C.“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写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流露出作者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的悲叹。
D.词末作者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B.“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
C.此词景物有虚有实,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风格雄浑,用典贴切自然。
D.此词借花言志, 抓住桂花不开在春天却放于秋节这个特点,写出此花一片高洁心志,满腔似火热忱,实为词人自慨平生,孤高自许。

阅读下面古诗。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对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第二句中的“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绪基调。
B.颔联写景,景中含情,隐约透露出旅人凌晨上路时一种萧瑟、寂寞、凄楚的心情。
C.从“槲叶落山路”句可知是早春时节,因为桷这种落叶乔木,冬凋时仍可留枝上,待早春发新芽时旧叶才落;“枳花”也是春天开的,亦证明是写春景。
D.尾联写诗人到了长安,看见杜陵一带池沼凫雁欢腾的美好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的气氛。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
B.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近体诗中的五律,韵脚为ang。
C.诗的中间两联写景,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对仗工整,颔联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D.统观全诗,表现精巧,不仅每联都紧扣了“早行”的主题,而且语言明净,情景交融,结构严谨,不愧为古典文学中羁旅诗、乡愁诗的上乘之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