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日北半球晨线上各点移动速度统计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各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日可能为9月23日 |
| B.甲点的速度大约为1667km/h |
| C.乙点的纬度可能是60° |
| 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3.5° |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0≤H0<H1<H2<90°,根据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
| A.该地可能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 | B.该时段直射点可能两次过赤道 |
| C.该地该时段白昼先变短后变长 | D.该地该时段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
假如P地的昼长为T小时(T不等于12),则P地的对趾点Q(与P点分别处于地球直径的两端)的日出时刻为
| A.T时 | B.T/2时 | C.(12-T/2)时 | D.(12+T/2)时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丙三地与右图中降水折线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①、乙—②、丙—③ | B.甲—③、乙—②、丙—① |
| C.甲—②、乙—①、丙—③ | D.甲—③、乙—①、丙—② |
影响甲、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 B.西风控制时间 |
| C.洋流影响程度 | D.平原面积大小 |
冻土分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又分连续多年冻土、河谷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读我国某地区冻土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冻土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连续多年冻土南界以北冻土连续分布 | B.岛状多年冻土南界以南为季节冻土区 |
| C.多年冻土南界与等温线走向完全一致 | D.年均温0℃以下地区皆为多年冻土区 |
下列关于冻土对甲处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化学风化强,风化壳厚 | B.地面发射率增大,干旱严重 |
| C.地表水不易下渗,沼泽广布 | D.植物根系生长慢,土壤贫瘠 |
读我国南岭某山脉L的某月气温(℃)和年降水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两条线可能分别代表
| A.7月气温、年降水量 | B.年降水量、7月气温 |
| C.年降水量、1月气温 | D.1月气温、年降水量 |
影响山脉L南北两侧该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 A.地形、冬季风 | B.云层、地形 |
| C.夏季风、地形 | D.纬度、地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