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对MnO2、CuO、Fe2O3、Cr2O3在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中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就本实验的有关问题,请填空:
实验编号 |
KClO3(g) |
氧化物 |
产生气体(mL)(已折算为标况) |
耗时(s) |
||
化学式 |
质量(g) |
实际回收 |
||||
1 |
0.6 |
— |
— |
— |
10 |
480 |
2 |
0.6 |
MnO2 |
0.20 |
90% |
67.2 |
36.5 |
3 |
0.6 |
CuO |
0.20 |
90% |
67.2 |
79.5 |
4 |
0.6 |
Fe2O3 |
0.20 |
90% |
67.2 |
34.7 |
5 |
0.6 |
Cr2O3 |
0.20 |
异常 |
67.2 |
188.3 |
(1)本实验的装置由下图三部分组成,其正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 。
(2)为证明编号2的实验中MnO2起到催化作用,还要测定反应剩余物中MnO2的质量,实验的操作顺序是:溶解→ 。
(3)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编号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4)从上表实验数据分析,对氯酸钾受热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物质,按其催化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物质的化学式)。
(5)在进行编号5的实验时,有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可能是 (填化学式),可用 试纸检验该气体,上述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某一种胃药药片的抑酸剂为碳酸钙,其中所含的抑酸剂质量的测定如下:
①需配制0.1 mol/L的HCl溶液和0.1 mol/L的NaOH溶液;
②每次取一粒(药片质量均相同)0.2 g的此胃药片,磨碎后加入20 mL蒸馏水;
③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 mol/L的NaOH溶液滴定,需用去Vx mL达到滴定终点;
④加入25 mL 0.1 mol/L的盐酸溶液。
(1)写出全部实验过程的步骤顺序________(写编号顺序)。
(2)如图所示仪器中配制0.1 mol/L的HCl溶液和0.1 mol/L NaOH溶液肯定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配制上述溶液应选用的容量瓶规格分别为________(填字母)。
A.50 mL,50 mL | B.100 mL,100 mL |
C.100 mL,150 mL | D.250 mL,250 mL |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胃药中含CaCO3的质量________g(写出计算式并加以文字说明)。
测定一定质量的铝锌合金与强酸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可以求得合金中铝和锌的质量分数。现有下列实验用品: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800毫升烧杯、100毫升量筒、短颈玻璃漏斗、铜网、铝锌合金样品、浓盐酸(密度1.19克/毫升)、水。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设合金样品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不超过100毫升)
(1)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反应开始进行(铁架台和铁夹的安装可省略):
①将称量后的合金样品用铜网小心包裹好,放在800毫升烧杯底部,把短颈漏斗倒扣在样品上面。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金样品用铜网包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Cu2O)和过量的炭混合后,加热至800℃左右,即得金光闪闪的“假黄金”。有同学对“假黄金”的组成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高温时炭可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以后的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ZnCO3高温可分解成金属氧化物。
[提出问题]“假黄金”的化学组成可能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对该“假黄金”的组成作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可能的单质有:C、Zn、Cu
猜想2)可能的氧化物有:ZnO、CuO、Cu2O
猜想3)可能是单质和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论证]乙同学经思考和推理后,首先排除了猜想(选填①②或③),理由是。
进而再排除了猜想(选填①②或③);对余下的一种猜想,乙同学又排除了其中的一种物质,依据是。对余下的两种物质,甲和乙同学用实验鉴定该两种物质确实是“假黄金”的成分。
实验室要用NaCl固体配制100mL 0.100mol·L-1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仪器中,不会用到的是()
A.锥形瓶 B.250 mL 容量瓶 C.胶头滴管 D.100mL容量瓶 E.天平
(2)若要实施配制,除上述仪器外,尚缺的玻璃仪器或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常将配制过程简述为以下各步骤:
A.冷却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 G.转移溶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各步骤序号)。
(4)配制完毕后,教师指出有四位同学各进行了下列某一项错误操作,你认为这四项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将溶解冷却的溶液转入容量瓶后就直接转入定容操作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 编号 |
T/K |
大理石 规格 |
HNO3浓度(mol·L-1) |
实验目的 |
① |
298 |
粗颗粒 |
2.00 |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 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 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
② |
||||
③ |
||||
④ |
(2)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依据反应方程式CaCO3+HNO3=
Ca(NO3)2+
CO2↑+
H2O,计算实验①在70~90 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可用分数表示)
(3)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实验②、③和④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