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现象蕴含着化学知识。
(1)人类生存离不开能源,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 (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甲烷比汽油(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8H18)容易充分燃烧,是清洁能源,其原因是 。
(2)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机动车驾驶员醉驾将受到刑事处罚。检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可用一种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在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 。
(3)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可重复使用 | B.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 D.具有吸附性 |
豆腐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主要成分如图所示。
(1)图中所列成分,从营养角度看,共分为_______类。
(2)除豆腐外,很多食物也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下列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食品是(填字母序号)。
(3)豆腐可以补充人体每天所需的钙元素,缺钙会导致的疾病是(填字母序号)。
A.贫血 B.龋齿 C.骨质疏松
(4)家庭制作豆腐主要有以下的过程:①打豆浆;②将豆浆与豆渣分离;③点卤;④将豆腐花与水分离;⑤压制成块。②和④中的两次分离采取的操作是。
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金原子;
(2)标出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3)铵根离子;
(4)白酒中的溶质.
(5)“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以下是小红同学的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实验目的】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实验步骤】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mL水中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②过滤食盐水,观察滤液是否澄清。如滤液仍浑浊,则再过滤一次。
③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液体蒸干时,停止加热;
④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计算所得精盐的产率。
【实验分析】
(1)步骤③中出现的错误操作是。
(2)在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填字母序号)。
A.加快蒸发速率
B.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引流
【实验反思】经过这样操作所得到的精盐是纯净物吗?
【查阅资料】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
预计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① 将少量所得精盐溶于水,滴加少量稀NaOH溶液 |
所得精盐中可能含有氯化镁。 化学方程式 |
|
② 取实验①中的上层清液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时,在上层清液中再滴加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所得精盐中可能含有氯化钙 |
【实验结论】除去难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不是纯净物。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该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II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I、III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图(个别产物已略去)。其中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Y为氧化物,Z是红色固体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
(2)在反应①中,物质X起作用。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