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以下是小红同学的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实验目的】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实验步骤】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mL水中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②过滤食盐水,观察滤液是否澄清。如滤液仍浑浊,则再过滤一次。
③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液体蒸干时,停止加热;
④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计算所得精盐的产率。
【实验分析】
(1)步骤③中出现的错误操作是 。
(2)在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填字母序号)。
A.加快蒸发速率
B.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引流
【实验反思】经过这样操作所得到的精盐是纯净物吗?
【查阅资料】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实验设计】
| 实验操作 |
预计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 ① 将少量所得精盐溶于水,滴加少量稀NaOH溶液 |
|
所得精盐中可能含有氯化镁。 化学方程式 |
| ② 取实验①中的上层清液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时,在上层清液中再滴加 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所得精盐中可能含有氯化钙 |
【实验结论】除去难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不是纯净物。
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2)两个氮分子 .
(3)碳酸钠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
(2)P点的含义 ;
(3)t2℃时,把20g固体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
(5)如采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 的方法。

晓楠在家里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化学问题.请你帮助她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
(1)妈妈做她最爱吃的“红烧肉”时加入了“加铁酱油”,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指 (填“元素”或“原子”),身体一旦缺铁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
(2)她发现加洗洁精能轻松除去碗碟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3)妈妈说,要多喝牛奶.牛奶可以补充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 ;
(4)她洗漱时发现卫生间内铁质的置物架生锈了,置物架生锈与 有关,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哪些措施 (填一点).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 ;
(2)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 ;
(3)2个铁离子 ;
(4)硫的+6价氧化物 。
金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 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试举一种能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工人师傅在焊接钢铁制品时,通常先用稀盐酸清洗制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铝比铁活泼,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
(3)小芳同学欲验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根据实验得出如下结论:X和稀硫酸不反应;Z+H2SO4(稀)═ZSO4+H2↑;X+2YNO3=2Y+X(NO3)2.你认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