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同学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横截面积不同(Sa<Sb<Sc=Sd=Se)的柱形容器的侧壁开口处,用相同的橡皮膜包好,侧壁开口情况相同。再注入甲、乙、丙三种深度相同的液体(ρ甲<ρ乙<ρ丙),如图所示。观察橡皮膜鼓起的情况及相关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图a、b、c中的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图c、d、e中的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如图1所示,为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小华将一束激光射至空水槽底部的 点,形成一个光斑,然后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小华自制了如图2所示的可折转光屏,利用它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 。
物理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液体的密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特制容器底部是一个压敏电阻 (厚度不计),通过导线与电路相连。电源电压恒为 ,定值电阻 ,电流表的量程 .压敏电阻 上表面涂有绝缘漆,其阻值随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工作时容器底部始终保持水平。 , 取
(1)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 .缓慢向容器内注水,电流表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注入深度为 的水时,水对压敏电阻的压强是 ,电流表示数为 。
(2)断开开关,将水倒出,擦干容器,置于水平操作台上。注入深度为 的待测液体,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 .则待测液体的密度 水的密度,该液体的密度是 。
(3)若注入待测液体时俯视读数,该液体密度的测量值 真实值。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由三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阻值约为 ,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 ”。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未连接完整的实验电路。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小组成员找来一个两端接有导线的定值电阻(阻值为 ,一端接在电源负极接线柱上,另一端依次触碰接线柱 、 、 ,只有触碰到 时,灯泡才发光。若导线无断路,且导线和器材连接均完好,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是 。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4)某同学想利用该电路“测量定值电阻 的阻值”。于是取下小灯泡,将电阻 接入小灯泡所在位置,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测量四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数据如下表:
数据序号 |
1 |
2 |
3 |
4 |
电压 |
1.2 |
1.6 |
2.0 |
2.4 |
电流 |
0.24 |
0.32 |
0.39 |
0.48 |
由数据可得,电阻 的阻值为 。
(5)能否将阻值约为 的电阻接入图甲中小灯泡所在位置(其他连接均不变),测量其阻值。你的判断是 ,理由是 。
图甲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物质的状态。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1)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图乙中 段,该物质处于 态。
(2)若实验过程中燃烧了 酒精,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酒精热值为
某同学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焦距为 。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 刻度线处,点燃蜡烛,左右移动光屏,出现图乙所示现象(成像清晰)。为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节。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将蜡烛移至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继续向左移动 ,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移动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