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想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块露出液面的体积与什么因素有关。他把A材质的不同物块放入水中,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再将B材质的不同物块放入水中,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二所示。
(1)分析比较表中的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序号1、4或2、5或3、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某同学又将A材质的不同物块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做同样的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三所示。根据表三的实验数据,按表一、表二的规律可计算出此种液体的密度是 千克/米3 。
(1)如图1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①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和质量的关系.
②实验中探究的是 (填“A”或“B”)物体的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填“s”或“h”)的大小来反映的.
(2)如图2所示的电路,AB和CD均为镍铬合金线.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 ,可以比较出合金线电阻的大小,这个实验装置是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 的关系.
如图所示为初二(9)班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求出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B= m/s;
(3)分别求出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 m/s;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 m/s.
(4)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饭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 (选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小明同学在寻找蜡烛像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 .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小明将纸板B向后折转便看不到反射光线了,说明 .
(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小李用甲图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丙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象.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温度/℃ |
一8 |
﹣6 |
﹣4 |
﹣2 |
O |
O |
0 |
0 |
1 |
2 |
3 |
4 |
(2)该物质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为 ℃.
(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乙图所示,此时温度是 ℃.
(4)在第2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或“液态”),该物质在0℃时,它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5)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