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个额定电压是6V的小灯泡,其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0.3A.小组想测定这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两个规格分别为 “10Ω  1A”、 “5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源一只(电压为12V).

(1)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电路图,通过分析你认为小明应选用规格为      的滑动变阻器。
(2)图b已连接了部分电路,请你根据图a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使
滑片向左移动时灯变亮。
(3)小组正确选择了滑动变阻器,将图b的电路补充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发光较暗,电流表有示数.任意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不变(示数不为零)且小于6V.具体原因是                          ;若灯不亮,电流表示数为0而电压表有示数,可能故障是             
(4)小组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眼睛应注意观察        ,当        时,
表明灯正常发光,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5)小组又通过实验测得小灯泡电流随电压变化曲线如图c。由图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 W。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电功率的测量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木块放置情况

接触面情况

接触面所受压力 F / N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 N

1

平放

木板

4

1.2

2

平放

木板

6

1.8

3

平放

木板

8

2.4

4

平放

棉布

6

2.4

5

平放

毛巾

6

2.8

(1)在实验操作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2)分析序号为1、2、3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 f 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 F 大小的关系式是  

(3)通过分析序号为  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某次实验中拉动木块由静止到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 F 随时间 t 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 0 3 s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   N 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受的拉力是 1 . 8 N ,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始终静止 B .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C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可能的原因是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对盖有纸板(带有小孔)的烧杯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本实验装置的安装过程中,调整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调整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都很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固定  (选填“铁圈”或“铁杆” ) 的位置;

(2)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所示的器材之外,还需要补充的测量工具是  

(3)实验时,老师要求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的好处是  

(4)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到水面破裂,其中气泡中的“气”指的是  (选填“水蒸气”或“空气” ) ,气泡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气泡中的气体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 B ,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 A ,然后在玻璃板后放置未点燃的蜡烛 B ,并移动蜡烛 B 直到和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在移动蜡烛 B 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 A 的一侧,观察到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  

(2)在实验的过程中,小华仔细观察,发现蜡烛 A 的像有重影,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若蜡烛 A 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实验中当蜡烛 B 和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 B ,取一个光屏放在蜡烛 B 所在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没有蜡烛 A 的像,这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 ) 像。此时,小华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置一个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倒立、等大的蜡烛像,则蜡烛 A 到凸透镜位置的距离是   cm

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1)闭合开关,发现 L 1 亮,而 L 2 不亮。小易认为 L 2 不亮的原因是 L 2 短路,你认为他的判断是  (填“正确”或“错误” ) 的。

(2)小易将电路中右侧的导线与电流表“0.6”接线柱相连的那一端改接到“ ”接线柱上。其它都不动。这样连接的目的是测  的电流(填“干路”或“ L 2 ) ,请评价其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3)小易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电流表的测量对象

电流表的示数 I / A

L 1 所在的支路

0.30

L 2 所在的支路

0.20

干路

0.50

(4)根据上表信息,若灯泡 L 1 的电阻大小为 10 Ω ,则电路的总电阻为   Ω

用如图1的实验装置,让静止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三种不同木板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图2是对在水平面上运动小车进行的受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2)小易按照“毛巾一棉布一木板”的顺序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

分析比较表中内容,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距离  

深入分析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进一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接触面

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 s / cm

毛巾

23.1

棉布

较大

37.5

木板

85.6

(3)早在17世纪初期,意大利物理学家  (填写科学家名字)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