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
(1)婷婷要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请你将如图乙的电路用笔画出的线连接正确(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通过电阻R的电流变大,导线不得交叉)实验开始前,要将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 端。婷婷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出现该故障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2)她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如图甲所示,则定值电阻阻值为 Ω。她仅把这一次实验测得的阻值作为最后的结果,同组的小明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适,其不合适的理由是 。
(3)测出电阻后,同组的小明将电路中的定值电阻换成了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 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如果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4)另一实验小组同学,按正确方法完成实验后,分别绘制了“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U—I图像如图所示,则表示“定值电阻”的U—I图像的是 (填“甲”或“乙”),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老师上完功率一节后,小红想测出自己从一楼到四楼的功率.现有如下器材:A天平、B弹簧测力计、C台秤、D秒表、E电流表、F电压表、G温度计、H皮尺.
(1)请帮小红选择最合适的测量工具(填序号);
(2)请帮她写出实验步骤并用物理量符号表示所测的物理量:
(3)请帮她在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4)请你用所测的物理量写出小红上楼的功率表达式: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 序号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 的高h/cm |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N |
弹簧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S/cm |
| 1 |
2 |
5 |
0.6 |
25 |
| 2 |
4 |
8 |
1.1 |
(1)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据;
(2)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
(3)第1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4)如果将重为3N的钩码挂在同一滑轮组下,根据题中已有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在范围内.
如图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是的(填“相同”或“不相同”).某同学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时,发现灯都亮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2)下表是某同学实验中的一组数据:指出上述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 电流表的位置 |
A |
B |
C |
| 电流I/A |
0.3 |
0.3 |
1.5 |
(3)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两个串联的小灯泡中,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造成其中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
A.通过灯泡的电流小B.灯泡的灯丝断了
C.灯丝的电阻小D.小灯泡靠近负极
(4)甲、乙两同学在做实验时,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况.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填在下面横线上)
甲:, 乙:。
(5)小明分别测出AB间的电压是2.5 V,BC间的电压是3.5 V,AC间的电压是6 V,由此他得出了“串联后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的结论。他这种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科学吗?
为什么?。
(6)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 次数 |
钩码悬挂点 |
钩码总重G/N |
钩码移动距离h/m |
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 1 |
A点 |
1.5 |
0.10 |
0.7 |
0.30 |
71.4 |
| 2 |
B点 |
2.0 |
0.15 |
1.2 |
0.30 |
83.3 |
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②.
(3)钩码从A点改挂在B点后,拉力作用点及拉力方向都不变,此时把相同的钩码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所测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同,θ1<θ2,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mB,且mA<mB.
(1)如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A、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无关.
(2)如图甲、乙所示,观察到B球将木块C撞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
(3)图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大于/小于/等于)图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
(4)如图乙、丙所示,图丙中木块C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