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文献记载:Ⅰ.在浓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其生成的产物有+4、+2、-3价等氮的化合物。
Ⅱ.FeSO4+NO
Fe(NO)SO4(棕色) ΔH<0。
Ⅲ.NO2和NO都能被KMnO4氧化吸收。
甲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CO2,关闭弹簧夹。 |
|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 |
无明显现象。 |
| 加热烧瓶,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 |
①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B中溶液变棕色;C中溶液紫色变浅。 ②反应停止后,A中无固体剩余。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
(2)检验是否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3)甲取少量B中溶液,加热,实验现象是 。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原因: 。甲依据该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中有NO生成。
(4)乙认为甲得出A中有NO生成的证据不足。为获取充足的证据,乙仍采用该装置和操作进行对照实验,乙作出的改变是 ,证明有NO生成的实验现象是 。
(5)证明A溶液中含有Fe3+,选择的药品是(填序号) 。
A.铁粉 B.溴水 C.铁氰化钾溶液 D.硫氰化钾溶液
为探究如何尽可能多的使NO2被水吸收,某活动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1)活动小组同学利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O2。
①根据反应原理他们选用了相同的装置(填“图l”或“图2”)分别制取NO2和O2。
②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写出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O2时的化学方程式。
④收集NO2的方法是。
(2)活动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准备工作:用气囊收集好纯净的O2,收集了一试管NO2,用干燥的烧瓶收集了一定比例的NO2和O2的混合气体。
①为了尽可能多的使NO2被水吸收,并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利用图3吸收气体时,用气囊通入O2与直接利用制气装置制取并通入O2相比,其优点是:
。
②利用图4吸收气体时,其操作和现象为:
。
③若图4中混合气体NO2和O2全部被吸收时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0分)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有以下步骤:
(1)配制待测液:用5.00 g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1 000 mL溶液。除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
(2)滴定:
①盛装0.1000 mol·L-1盐酸标准液应该使用_______________式滴定管。
②滴定时双眼应。
③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 测定序号 |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
所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
|
| 滴定前 |
滴定后 |
||
| 1 |
20.00 |
0.50 |
20.78 |
| 2 |
20.00 |
1.20 |
21.32 |
(3)计算纯度: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______。
(4)误差讨论(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
②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
③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
(11分)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反应原理设计用下图所示的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图中量气装置E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由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试回答:
(1)图中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2)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______和______。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4)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5)为了较准确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拟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制取并收集2瓶干燥.纯净的氯气。为防止换集气瓶时生成的氯气污染空气,设计了如下装置:
(1)写出Ⅰ装置烧瓶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装置Ⅱ中盛放的药品是饱和氯化钠溶液,其作用是___;
(3)装置Ⅲ的作用是干燥氯气,应盛放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后,先ab填“关闭”或“打开”,下同);当集满一瓶氯气时,为减少换集气瓶时氯气的外溢,再ab,换好集气瓶后,继续收集氯气(全对得2分,错一个不得分。)
(5)兴趣小组的某些同学准备在烧杯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来吸收残余氯气,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填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硫酸 C.水
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 用纸槽往试管里装粉末状药品时,试管应先横放再直立
b. 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左边托盘内,右边托盘放砝码
c. 试管、烧杯、量筒、集气瓶都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d.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手拿着试纸经水润洗后靠近气体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e.闻气体气味时,应取一瓶盛满气体的集气瓶,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扇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闻气味
(2)实验室需要450mL 0.1mol·L-1NaOH溶液和500mL 0.5 mol·L-1硫酸溶液。请回答下
列问题:
①在右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②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c.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然后加蒸馏水。
d.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③配制450 mL 0.1 mol·L-1 NaOH溶液的实验步骤如下:
a.计算应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
量瓶。
d.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冷却。
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
刻度线相切。
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④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mL,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mL量筒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