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共12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②,其谁可而为之?”黄羊对曰:“解狐③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④,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⑤,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⑵外举⑥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注释】①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②令:县官。③解狐:人名。④居有间:过了些时日。⑤尉:军事长官。⑥举:举荐。 (《吕氏春秋》)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发闾左適戌渔阳( ) ⑵度已失期( )
⑶其谁可而为之( ) ⑷遂用之( )翻译两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⑴
⑵ 从【甲】文陈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原句):
写出与两文内容或主题紧密相关的成语(各写出两个):
【甲】:
【乙】: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加点字词
(1)私拟作群鹤舞空拟
(2)项为之强强:
(3)盖一癞蛤蟆也盖:
(4)明察秋毫明:
(5)以土砾凸者为丘丘: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心之所向昂首观之 | B.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
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 D.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翻译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3)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是什么?,说说作者的童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趣事?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亦忧 |
B.若毒之乎皆若空游无所依 |
C.而乡邻之生日蹙 人不知而不愠 |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乡邻之生日蹙/黑质而白章 |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 D.虽鸡狗不得宁焉/故虽有名马 |
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 |
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 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
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 |
D.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
句子翻译(4分)
(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16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上 蒙 尘 孤 不 度 德 量 力 欲 信 大 义 于 天 下 而 智 术 浅 短 遂 用 猖 蹶至 于 今 日 然 志 犹 未 已 君 谓 计 将 安 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选自《隆中对》)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选自《出师表》)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 | B.晓畅军事家喻户晓 |
C.死节之臣节衣缩食 | 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臣本布衣布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③遂许先产以驱驰 驱驰:
④深入不毛不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 B.故以怪之矣。 |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联系两段文字来看,甲段中的“将军”就是乙段中的。
【甲】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乙】文中也写到“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表明刘备是个的人。
阅读两篇选文,从诸葛亮向刘氏父子的进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__的人。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共14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乙】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 先帝不以臣卑鄙② 夙夜忧叹
③ 庶竭驽钝④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刘禅的小名叫阿斗,后人都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你能从【乙】文中找出这样说的根据吗?(至少说出两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后人感叹诸葛亮的语句,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英雄落泪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19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将上文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
(3)饭疏食饮水(4)不舍昼夜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的用法与示例不同的一项是()
示例:学而时习之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B.温故而知新 |
C.人不知而不愠 | D.传不习乎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吾日三省吾身”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