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
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
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
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有()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4)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
(5)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A.一项 | B.两项 | C.三项 | D.四项 |
甲、乙、丙及NAA等四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模式如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 |
B.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
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
D.甲、乙皆可促进果实成熟 |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兴奋通过轴突末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④⑤ |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模式,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模式中,若靶腺为甲状腺,下丘脑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方式称为神经调节 |
B.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可通过图中乙模式调节 |
C.血糖浓度升高,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量 |
D.动物的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
下图1为神经细胞结构模式图。图2所示为拉尔夫·斯坦曼(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的树突状细胞(DC),这种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卫兵”,能激活T细胞,并让白细胞识别、记忆并攻击入侵的病原体。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在反射弧中,与感受器相连的是神经细胞的树突,与轴突相连的是另一个神经细胞的细胞体或树突
B.神经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存在大量的突起。从细胞水平上分析,突起的形成是细胞增殖的结果
C.神经细胞既具有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作用,又具有分泌作用。如神经细胞通过分泌激素实现神经细胞之间兴奋的传递
D.树突状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其最初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并激活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