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 、947. 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 ,其原因是 。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 。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足够大.不发生.不发
生.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
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
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
为.和;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
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会.不会)发生改变。
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的植
株。
(2)为了获得上述植株,应采取基因型为和的两亲本进行杂
交。
(3)在培养过程中,常用的试剂为,作用原理为。
(4)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的主要优点为,而杂交育种的主要目的是(A获得纯合子 B获得杂种优势)。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这是生物进化的。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
(3)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其中B所示蜥蜴群体中W的基因的频率为。
(4)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发生了改变。
(5)上述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多样性(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
图为某一雄性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中各细胞可同时在该动物的结构中找到。该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形成_________个四分体,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__________个DNA分子。
(2)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
(3)丙细胞的名称为,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4)非等位基因A和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第________次分裂的后期。
(5)若该生物与具AaBbCc基因型的个体杂交,则后代有种表现型,与亲本相同的基因型占后代的比例为。
已知果蝇中,黑身与灰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控制黑身与灰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类型和比例:
请回答:
(1)上述两种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