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寡人矣  (2)天下缟素 (3)晏子将使楚 (4)吏二缚一人
翻译下面句子。(4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面对秦王的恐吓,唐雎是如何回应的?可见唐雎是怎样一个人?(4分3+1)
从选文中找出表明秦王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变化的语句,这说明秦王有什么样的性格?
这两则选文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任选一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虽有嘉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虽有(2)不知其
(3)虽有(4)然后能自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教学相长。(2)学学半。(3)其此之谓乎。
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氤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指嗅取(兰的香味)。②氤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亭亭净(2)陶后有闻:
(3)而之不可:(4)莫能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善绘者以意取似。
因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
香味:莲——;兰——氤氲无所。
品味: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做“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品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东方朔救乳母
葛 洪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 ②愎 bì:固执任性。③愍 mǐn:哀怜。
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但屡帝()(2)死之速耳() (3)乳母其言()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皆以美于徐公 B.旁人言之何罪之有
C.我当设奇以激之将以攻宋 D.乃凄然愍之乃不知有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内容把握。(3 分)
(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1 分)
开端:乳母发展:乳母高潮:东方设奇 结局:武帝赦免
(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2 分)

阅读第一卷的文言文。(共9分)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阅读《〈孟子〉二章》(每小题3分,共9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之 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其心志 苦:使……受苦

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山溪之险属予作文记之
B.环而攻而不胜杜少府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曹操比袁绍
D.择其善者从之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