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在沸水中不断滴入饱和FeCl3溶液,持续加热 |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生成了Fe(OH)3胶体 |
| B |
“充满NO2的气球”浸泡在冷水中 |
颜色变浅 |
反应2NO2(g) N2O4(g)放热 |
| C |
向饱和Na2CO3溶液加入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入稀盐酸 |
有气泡生成 |
Ksp(BaSO4)<Ksp(BaCO3) |
| D |
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再加入1 mol·L-1稀硫酸 |
铜屑又逐渐溶解 |
铜可与稀硫酸反应 |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
|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
|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
|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表格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 )。
| 选项 |
气体 |
a |
b |
c |
d |
| A |
SO2 |
浓硫酸 |
Cu |
H2O |
浓硫酸 |
| B |
Cl2 |
浓盐酸 |
MnO2 |
NaOH溶液 |
浓硫酸 |
| C |
NH3 |
饱和 NH4Cl溶液 |
消石灰 |
空集气瓶 |
固体 NaOH |
| D |
NO |
稀硝酸 |
铜屑 |
H2O |
浓硫酸 |
下列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双选) ( )。
| A.甲图所示装置可以检验有乙烯生成 |
| B.乙图所示装置可以制取金属锰 |
| C.丙图所示装置用来洗气,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
| D.丁图所示装置用来分离乙醇和乙酸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可用装置①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 |
| B.可用装置②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
| C.可用装置③从海水中蒸馏得到淡水 |
| D.可用装置④把胶体粒子从分散系中分离出来 |
下列关于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检验结论正确的是 ( )。
| A.加入氨水时生成白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白色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l3+存在 |
| B.欲鉴别FeCl2溶液、AlCl3溶液和AgNO3溶液,向3种待测液中分别滴加足量氨水 |
| C.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CO32—存在 |
| D.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