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烧荒和耕种水稻)。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采集)为业。……饮食还给(食物供给有保障),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汉书》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几个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西汉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请你算一算从西汉建立到东晋建立相距多长时间?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江南经济发展状况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示威游行,火烧曹宅……6月5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为,上海工人首先举行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根据材料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材料所反映的五四运动的主力有什么变化?
(2)说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
(3)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阅读下面的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⑵“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⑶“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三幅历史事件图:

A B C
请回答:
(1)A图中的军队过河后,毅然砸铁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战役?哪句成语和该故事有关?
(2)B图中的军队船只遭到火攻,人马死伤无数,仓皇而逃。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哪次战役?这一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3)C 图中军队将领望见远处对方军队阵容整齐,把山上动摇的草木都误认为是对方的军队,不由得心虚胆怯。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哪次战役?这个故事可以用哪句成语来概括?
(4)这三次战役最主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1世纪,古罗马的执政者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中,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材料二《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三“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安),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西到印度、伊朗等国及地中海东岸,并可直达古代罗马,总长7000多公里。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时间在中国是什么朝代?
(2)请你介绍一位开辟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
(3)简要说说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往中的作用
(4)请你为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初一学生小明和爸爸星期六在古钱币市场发现一枚铜钱(如图),摊主说这是秦代货币——半两钱。但小明运用所学知识当即指出这是假币,因为它有两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是哪两处错误并改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