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A.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 | B.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困境 |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 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 B.王道和民主政治 |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 D.实行人治或法治 |
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A.强调“大一统” | B.主张顺应自然 |
C.推崇法的作用 | D.相信天人感应 |
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 B.为政以德 | C.仁者爱人 | D.有教无类 |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剧名曲《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 | B.昆曲名剧的涌现 |
C.大众舆论的吹捧宣传 | D.昆曲艺术的高雅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发了()
①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②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③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