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孔教不能适应时势需要,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这一观点认为新思潮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 C.充分肯定了古代道德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二战中谁打败了日本?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是美国的原子弹,苏联的对日宣战,还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从整体史观来看是()
| A.美国的原子弹 | B.苏联的对日宣战 |
| C.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 | D.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
1923年张君劢在《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中说:“近三百年之欧洲,以信理智信物质之过度,极于欧战,乃成今日之大反动。吾国自海通以来,物质上以炮利船坚为政策,精神上以科学万能为信仰,以时考之,亦可谓物极将返矣。”从中可以看出张君劢
①抨击科学万能②目睹一战有感而发
③认为科学一无是处④认为人生的意义不能单纯依赖科学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00年4月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男爵发表题为《19世纪热和光的动力学理论上空的乌云》文章,指出“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解决这两朵“乌云”理论分别是()
①牛顿力学体系②相对论③量子理论④黑洞理论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欧洲的进步归功于更快的科学技术进步,也归功于对美洲大面积地区的征服和殖民所带来年收入,以及来自它同亚洲和非洲的贸易所带来年收入。”所体现的史观是()
| A.唯物史观 | B.全球史观 | C.现代化史观 | D.文明史观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发展变化说明
| A.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 |
| B.社会制度异同依然阻碍各种经济交流与合作 |
| C.关贸总协定一直推动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经济发展 |
| D.资本输出是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最重要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