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图所示纪念邮票。下列内容最符合其主题的是
“国防现代化” “科学技术现代化”
| A.“两弹一星”成功研制 | B.“双百”方针提出 |
| C.“载人航天”顺利实现 | D.“科教兴国”战略提出 |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
|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
|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
|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1949年9月,周恩来说:“我们对它不得不更加谨慎。首先要扩大参加政协的成分、单位和名额”,“总之,决定全部代表人选是根据了人民民主革命的原则……使这次政治协商会议成为集中代表全国人民力量的大会”。该言论的主旨是()
| A.扩展政协代表的广泛性 |
| B.尽可能增加政协的名额 |
| C.继续强化政协的革命性 |
| D.呼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
19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所应有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这反映出()
| 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 |
| 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 |
| 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
| D.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下表评论是针对()
| 题目 |
所刊载的期数 |
| 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 |
第49期 |
|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
第52期 |
|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
第57期 |
| 排外平议 |
第68期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领事裁判权()
| A.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
|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
| C.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
|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