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
| 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 | 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
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
| A.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 | 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 |
| 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 | D.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
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 A.理学思想兴盛 | B.商品经济发展 |
| C.市民阶层兴起 | D.政治上重文轻武 |
《大清律例》规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一规定使得原本集中的土地化整为零,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 )
| A.大户人家人口繁多 | B.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 C.世家大族纠纷不断 | D.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
| A.君轻民贵思想、焚书坑儒 | B.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 |
| C.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 | D.“仁”的思想、郡县制 |
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 A.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 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
|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 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