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明北京城,为元大都改建而来,规模进一步扩大。其布局可见其整个建筑处于中轴线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整齐严谨,端庄宏伟。《明宪宗实录》载:“成化四年初春,京师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宪宗于是遣百官“焚香祭天以驱风霾”。

(1)材料一中,京城的布局和宪宗的行为体现了哪些思想观念?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明北京城出现“黄雾蔽日”的原因。
材料二 伦敦自1813年开始就出现雾霾(大量悬浮微粒形成的混浊气象)天气,曾是著名的“雾都”。议会在1821年开始就出台了一系列环境卫生保护法,但基于种种原因,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立法并未得到认真落实,直至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伦敦市约10万人生病,死亡约4000人,英语中出现了一个新词组“Killer Fog”(杀人的雾)。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伦敦“雾霾”长期未能有效治理的政治因素。
材料三 “伦敦烟雾事件”对英国人震动很大。1954年到1968年,伦敦先后出台《伦敦城法案(多项赋权)》、《清洁空气法》、《空气污染控制法》等,并严格执行与普及推广,产生了良好效果。80年代,英国政府出台系列严格限制小汽车尾气排放政策,推广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自行车。1995年出台治污全国战略《环境法》,并责成工业、交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强制落实。2001年出台《空气质量战略草案》,加强PM2.5的监控,进一步消除大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和生活的影响。……此外,为缓解交通拥堵,政府2003年开始征收“交通拥堵费”,用于改善伦敦公交系统;鼓励市民乘坐公交或骑自行车,开辟更多的绿化带,以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等。经过不懈努力,虽然“雾霾”并未最终远离伦敦,但已难再现当年情景。2013年10月,随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森访问北京的伦敦发展促进署CEO戈登·伊恩斯在谈到北京的“雾霾”天气时说道:“污染问题是所有大城市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北京可以向伦敦学习。”
(3)综观上述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评戈登·伊恩斯“北京可以向伦敦学习”的观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材料二中共十六大在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1978年12月中国国内形势的观点,你认为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
  
(2)材料二所说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反映了怎样的共同特点?
  
(3)简要叙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

1.95亿吨
19%
30%

164万吨
26%
93%

535万吨
296%
580%

1.3亿吨
96%
210%

193.4亿千瓦时
166%
320%
原油
146万吨
235%

材料二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中国发展工业化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柏拉图:人类虽然可以通过感觉认识到各种具体事物,但这些事物处于不断的衰败变化之中,在这些不断变化的背景之后,始终存在一种完美的、不变的东西,就是“理念”。例如世界上有白猫、黑猫等一系列的猫,柏拉图认为之所以有猫的概念,是因为神创造了本质的“猫”,而且只创造了一只,其它的都是模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反映了柏拉图那种哲学观点,其核心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决意主留,对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佐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揽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帮矣。
——江日生《台湾外记》
(1)台湾弃留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2)施琅的观点如何?理由有哪些。
(3)康熙的决策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唐太宗在打败东突厥后就如何处理东突厥问题君臣的意见如下: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降唐者尚十万……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今山东兖州)、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礼部侍郎李百药认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首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服……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赌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温颜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乖为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而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策之善者也……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其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首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五月,辛末,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使帅其部落之官。上戒之曰:“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处理突厥的三种意见(不得照抄原句)。
(2)唐太宗最终决定如何处理突厥的? 有什么作用?
(3)唐太宗处理突厥问题反映了贞观年间的政治特点是什么?根据你所学知识,你认为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还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