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钠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显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生成的CO2量,前者________后者(填“>”、“<”或“=”)。
(3)粗盐含有少量杂质(主要为CaCl2、MgCl2、Na2SO4等)。用粗盐制取“化学纯”级的NaCl,步骤为溶解、加过量a、加过量NaOH、加过量b、过滤、加适量盐酸,蒸发结晶得到“化学纯”级的NaCl固体。试剂a、b分别是________(填序号)
A.Na2CO3 BaCl2 B.BaCl2 Na2CO3 C.BaCl2 Na2SO4
(4)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和烧碱。
①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工作人员喷射NaOH溶液形成液幕,包围并吸收泄漏的氯气,其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工业上可用氨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反应方程式如下:该反应中,____________元素被还原;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多原子分子氰(CN)2、硫氰(SCN)2和(O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Cl2、Br2等)相似,故称它们为拟卤素。它们可以生成酸和盐(见下表,表中X代表F、Cl、Br或I)。
卤素 |
氰 |
硫氰 |
① |
|
“单质” |
X2[ |
(CN)2 |
(SCN)2 |
(OCN)2 |
酸 |
HX |
HCN |
② |
HOCN |
盐 |
KX |
KCN |
KSCN |
KOCN |
(1)在表中①②空格处应分别填写_______、_______。
(2)①(CN)2和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为:Cl-<Br-<CN-<SCN-<I-。试写出在NaBr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能延长鲜花的寿命。下表是500mL“鲜花保鲜剂”溶液中含有的成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
质量(g) |
摩尔质量(g ·mol—1) |
蔗糖 |
25.0 |
342 |
硫酸钾 |
0.3 |
174 |
阿司匹林 |
0.2 |
180 |
高锰酸钾 |
0.3 |
158 |
硝酸银 |
0.1 |
170 |
(1)下列“鲜花保鲜剂”的成分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A.蔗糖 B.硫酸钾 C.高锰酸钾 D.硝酸银
(2)500mL“鲜花保鲜剂”中含有AgN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只列式,不计算结果);“鲜花保鲜剂”中K+(阿司匹林和蔗糖中不含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
(注意:第(2)题空格只要求写表达式,不需要化简与计算)
(3)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填操作序号)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定容时俯视读数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下图是各物质的反应关系图:已知A和E都是黄色粉末。F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漂白性常被不法商人用来漂白腐竹等。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 H.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为A、B、C、D、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单质A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B,同时放出气体C。如果在B溶液中通入氯气,则B转变成棕黄色溶液D,将溶液D分为两份,一份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另一份加入A,则棕黄色溶液D重新变成浅绿色溶液B。则:
(1)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2)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① 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D→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