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人这样评价:科学发展观是党理论创新的结晶,彰显了党的理论自信,也展示了党的理论之美。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有人这样评价:“美丽中国”是一个大智大慧的构想,是实事求是的构想。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没有半点的故弄玄虚,也不是迁就的政治口号。
(1)结合材料一,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展示的“理论之美”。(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领导人民打造出“美丽中国”。(9分)
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经济升级和社会转型。
材料一 2008年--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注: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7.8 %
2008年--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构成情况(单位:元)
年份 |
城镇居民收入构成 |
农村居民收入构成 |
||||||
工资性收入 |
经营净收入 |
财产性收入 |
转移性收入 |
工资性收入 |
家庭经营收入 |
财产性收入 |
转移性收入 |
|
2008 |
11299 |
1454 |
387 |
3928 |
1854 |
4302 |
148 |
397 |
2009 |
12382 |
1529 |
432 |
4515 |
2061 |
4404 |
167 |
483 |
2010 |
13708 |
1714 |
520 |
5092 |
2431 |
4937 |
202 |
549 |
2011 |
15412 |
2210 |
649 |
5709 |
2963 |
5940 |
229 |
701 |
材料二 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变动在财富分享方面的反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达到惠及更多百姓的目的,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全过程和深层次来把握,需要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加大“三农”投资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实施一系列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领域的“顶层设计”。
(1)指出材料一中图12和表2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财政、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分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依据。(10分)
【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坚持诚实守信、正当竞争的伦理原则。
(1)构建以道德为支撑的社会信用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2)怎样看待经济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意义?
【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13年3月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领导人第五次会晤。首访俄罗斯,着眼的是周边环境和大国关系;出席金砖峰会,着眼的是当今世界快速上升的新兴力量;访问非洲三国,着眼的是发展中国家这一中国外交的根基。这次开局之旅,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充分结合。
(1)指出我国与俄罗斯的国家管理形式。
(2)结合材料,以“继往开来、影响深远的外交开局之旅”为题写一篇小评论,请列出要点。
“中国梦”凝聚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2013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材料一 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二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2)从“认识社会”角度看,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及基本内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8—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情况
材料二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为此, 2013年1月下旬,习近平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或问题。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正确的消费观说明我们怎样才能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2)运用文化生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知识,回答要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办?
材料三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议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央政治局带头改进党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