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是一部大国崛起和衰落交替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 1648年的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17世纪末期,荷兰发展的速度慢了下来,逐渐失去了左右世界的霸权。
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使英格兰变得强大的是下述事实: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各方面已经就重商的必要性达成一致。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同一个国会,同时在忙于分配海外贸易的职位,仿佛任何事情也没有发生。查理一世的鲜血还在流淌着,这个国会却通过了《航海法》。”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 1941年2月17日,美国《生活》杂志发行人亨利·卢斯在《生活》上发表题为“美国世纪”的社论。他说,“美国世纪”必须坚决信奉伟大的美国理想,现在我们已成为把这种理想传遍世界的力量的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世纪”说更加成了美国官方和许多人的信条,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国力开始相对下降,这种“美国世纪”说却始终没有止息。
——张宏毅《如何评价20世纪世界史?》
(1)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影响“人心改变”的主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战胜荷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纪”是怎样形成的。
(4)结合材料一的观点,用史实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是如何崛起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铁路的造价高昂,每英里甚至高达数万英镑。为了吸引资金,政府与私人资本家大肆渲染铁路行业的高回报率以及发展前景,致使无数的商人、贵族以及普通投资者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身于铁路建设之中。1840年,英国铁路投资为2800万镑,而10年以后,竞高达2.4亿镑。如此高的资金投入,实属惊人,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拿出这么多的资金,而英国人正是凭借着工业品的对外贸易,才获得了发展铁路行业的充足投资。因此,英国在工业生产方面的优势相应地也确保了其在铁路行业上的优势,从而使得19世纪的英国,在各行各业上都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于是,这个小小的岛国,成为世界最强盛国家的基础便由此奠定了。充足的投资保证了铁路修建热潮久盛不衰,其结果是,在山峦起伏、河湖密布的不列颠大地上,一条条连接各大城市与港口的纵横交错的铁路修筑起来,其中包括大连接线、大西线、伦敦一伯明翰线等,铁路终于取代公路与水运,成为英国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擅自《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二……从遥远的古代直到十九世纪最初十年,无论印度的政治变化多么大,可是它的社会状况都始终没有改变。曾经产生了纺工和织工的手纺车和手织机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从1818年到1836年,大不列颠向印度输出的棉纱增长的比例是l:5200……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材料三我知道,英国的工业巨头们之所以愿意在印度修筑铁路,完全是为了要降低他们的工厂所需要的棉花和其他原料的价格。但是,你一旦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铁有煤的国家的交通运输,你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自己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如果你想要在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里维持一个铁路网,那你就不能不把铁路交通日常急需各种必要的生产过程都建立起来,而这样一来,也必然要在那些与铁路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业部门应用机器。所以,铁路系统在印度将真正成为现代工业的先驱。
——均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铁路大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②概括材料二、三的主要观点。
③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对印度的侵略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④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认识。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体系的内涵、形成的原因、途径和所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世纪中期,世界贸易已基本上被几个大工业强国,首先是英国所控制。1860年英、法、德、美4国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已占66%;它们的对外贸易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中占54%。它们向全世界供应工业制成品,又从世界各地购进原材料和食品。……那时能够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国家已有一定数量并分布世界各地;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中工业已占有完全的主导地位;对外贸易已成为它们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影响巨大的组成部分;大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已成为它们整个经济网络中的有机构成部分;独立的非工业国也不可避免地与工业大国建立了贸易关系。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谢菲尔德有关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大于穷人。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起步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
——据有关材料编写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②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后哪些变化发展的趋势?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什么显著特征?简述其成因。这一时期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归纳其主要积极作用。
材料一 16、17世纪时,西欧医生的地位还很低,尽管主要的宫廷医生有很高的经济收入,但医生并不被认为是一个很光荣的职业,直到17世纪中叶,一位绅士还拒绝同一位很有钱的医生的女儿结婚。律师职业虽然不被视为低等,但也不受人尊重。20世纪以后医生和律师是备受欢迎和尊重的职业。
材料二 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18世纪时已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到了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材料三 18世纪,社会低层的人们娱乐活动主要是看斗鸡、斗牛,去小酒店喝劣质的烈性酒。上层人士的消遣有打猎、赛马。赌博是各阶层都普遍参加的活动世纪中叶开始,各种体育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垒球、足球、田径运动纷纷诞生,特别是足球和田径比赛,不仅吸引了许多参加者,而且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成了各阶层人士喜爱的消遣。
——《世界近代史编》
材料四不过在工业化以前的社会中,贫困一般是由于社会生产得不到发展、物质产品不够丰富而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消除这种贫困,让每个人都过上富足的生活,恰恰是工业化的目标……工业革命时期,绝大多数工人居住在工厂周围的棚户区中,这里的房屋不但质量差,而且通风、采光、卫生条件恶劣……英国史学家哈里森会说“无须过多地想像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中等阶级会觉得他们生活在一座被贫困的海洋所环绕的小岛上。无论是在工厂里,在大街上,还是在自己家中,他们总能意识到自己所依赖的穷苦劳工的存在。正如他们自己不止一次所说的,穷人随时都在你的身边。”
——齐世荣主编《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①上述材料一至三反映了16~20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②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