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上海人陆士嬛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1)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3)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更好履行文化职能,请给政府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政策扶持鼓励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等。
根据材料,对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举措做出价值评价。(12分)
人类创造了经济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造成了可怕的后果。进入21世纪,环保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积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实现由“征服和改造”向“协调和保护”的转变。
运用唯物史观简要分析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转变的原因。(12分)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总量核算的中心指标,它可以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但像其它任何指标一样,GDP也有局限性,特别是它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了绿色GDP核算的研究。
绿色GDP是在现有GDP基础上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扣除;是一种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由于能提示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因此克服了GDP固有的缺陷,成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引导经济增长式转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
分析说明从GDP指标到绿色GDP核算体系,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观点?(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五年来,W市与全国单位产值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率比较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W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财政收入增速保持在16.5%左右,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4.5%,贫富差距大。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安全指数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为促进W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该市政府应当如何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009年12月12日,在全球聚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鄱阳湖内连五河、外通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经鄱阳湖调蓄注入长江的水量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流域的水量大小、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水的生态安全。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省发展基础最好、发展潜力最大和最适宜开发的地区,以江西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的经济总量,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吸取国内外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经验教训,决不是只讲生态不讲发展,而是要把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统一于开发建设过程中,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为全国乃至世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经验。
结合材料说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坚持哪些唯物的辩证的观点。(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