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1)利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写出两种即可)。
(2)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
①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为两份,进行实验Ⅰ、Ⅱ,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Ⅰ |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
溶液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
Ⅱ |
氯水中加入 NaHCO3粉末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 |
请你评价实验Ⅰ、Ⅱ的结论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
②请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分别指出甲、乙、丙中盛装的试剂、实验现象及结论) 。
(3)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如下:先关闭止水夹 ,再打开止水夹 ,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 。
③试管丁中的NO2与水充分反应后,若向试管内缓缓通入一定量的O2,直至试管全部充满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气体按标准状况计算)。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名称 ①③
(2)写出过程②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A.乙酸 | B.苯 | C.四氯化碳 | D.酒精 |
有机试剂 |
酒精 |
四氯化碳 |
苯 |
乙酸 |
毒性 |
无 |
无 |
有 |
无 |
水溶性 |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
与水互不相溶 |
与水互不相溶 |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⑴装置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
⑵该反应属于哪类反应类型。
A.加成反应 | B.取代反应 | C.水解反应 | D.酯化反应 |
⑶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⑷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相互交替结合而成的环状结构。为了验证凯库勒有关苯环的观点,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止水夹K1、K2、K3;
④待C中烧瓶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烧瓶的容积为500 mL,收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37.9,则实验结束时,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4)实验前应对A、B、C三个装置的气密性进行逐一检查,则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金属质量/g |
金属状态 |
c(H2SO4) /mol·L-1 |
V(H2SO4) /mL |
溶液温度/℃ |
金属消失的时间/s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1 |
0.10 |
粉末 |
0.5 |
50 |
20 |
35 |
50 |
2 |
0.10 |
块状 |
0.8 |
50 |
20 |
35 |
200 |
3 |
0.10 |
粉末 |
0.8 |
50 |
20 |
36 |
25 |
4 |
0.10 |
块状 |
1.0 |
50 |
20 |
35 |
125 |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和3表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能表明这种影响因素的实验还有(填实验序号)。
(2)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其实验序号是。该实验说明,则反应速率越快;
(3)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 ℃)相近,推测其原因:
。
从海水提取镁和溴的流程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框图中是主要产物):
i.海水进入沉淀池前,对海水进行处理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将晒盐后的卤水通入沉淀池;
方案二:将加热蒸发浓缩后的海水通入沉淀池。
你认为方案________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反应①的离子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图所示(框图中是主要产物):
i.过程①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
ii.过程②中,向混合液中吹入热空气,将溴吹出,用纯碱吸收,吹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过程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v.若最终得到的溴单质中仍然混有少量的Cl2,则除去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离子方程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