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稼轩记 (南宋)洪迈
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济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①十弓②,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秉耒耨③之为者。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 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而主人初未之识也。绘图畀予曰: “吾甚爱吾轩,为吾记。”
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见深知。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顷赖氏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惊震,谈笑扫空之。使遭事会之来,挈中原还职方氏,彼周公瑾、谢安石事业,侯固饶为之。此志未偿,顾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乃大不可欤?
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知,乃当急须蓑笠,醉眠牛背,与荛童牧竖肩相摩,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深潭之乐。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 “是尝有力于稼轩者” 。侯当辍食迎门,同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
侯名弃疾,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抚江南西路云。
(本文有删节)
注解:①衍:延伸。 ②弓:一箭的射程。 ③耒耨:指农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治之北可里所所:地方,处所 |
B.若将真秉耒耨之为者秉:手执 |
C.用是见深知用:任用 |
D.章显闻于南邦闻:闻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主人初未之识也②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
B.①缚取于五万众中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C.①懦士为之兴起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过也 |
D.①不能为人知,乃当急须蓑笠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了“旷土”的地理形势,用“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为下文作铺垫,衬托了辛弃疾的与众不同。 |
B.第二段写辛弃疾的田园生活与田园建设,介绍了“稼轩”名号的由来,并且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起。 |
C.第三段用生动传神的文字,追述辛弃疾慷慨擒齐虏,谈笑灭赖氏的风采,在他志向已经实现的时候,辛弃疾却归来隐居。 |
D.全文既充满了作者对辛弃疾的志向和才干的高度赞扬,也表明了对他壮志未酬便欲退隐的惋惜和规劝,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莫识其处。
(2)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 “是尝有力于稼轩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祭鳄鱼文
韩 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①,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伈(xǐn)伈:恐惧的样子。睍(xiàn)睍:不敢正视的样子。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山泽列:拥有 |
B.今天子嗣唐位嗣:继承 |
C.夫傲天子之命吏傲:傲视 |
D.以种其子孙种:繁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除虫蛇恶物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B.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C.其听刺史言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D.必尽杀乃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唐时皇帝曾大力捕杀、驱逐危害民众的动物,后来皇帝德行威望逐渐衰弱,加上潮州地处偏远,鳄鱼便在此繁衍,成为祸害。 |
B.一旦鳄鱼未听从劝谏而迁徙,韩愈将挑选才干技能出众的官吏和民众,拿起武器与鳄鱼较量,达到消灭鳄鱼、消除祸患的目的。 |
C.韩愈虽然派部下将猪羊作为祭品投入恶溪中给鳄鱼享用,后来又将鳄鱼迁徙的时间一再放宽,但他除恶务尽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 |
D.文章短小而跌宕有致,义正辞严,凛然不可侵犯,名为“祭文”,实际上却是“檄文”,体现了韩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理念。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3分)
⑵ 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⑶ 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
文言文断句.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 |
B.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 |
C.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
D.花间之词如古玉器/ 贵重而不适用/ 宋词适用而少质中/ 李后主兼有其美/ 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梦登,福建人。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因持刺不许入。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曰:“予以吏事见,非有私谒。俟公他出,即舆前白事,奚以门者为?”门者勉为通谒。巡抚察其状,戒之曰:“君悃愊①无华饰,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梦登前曰:“孝丰俸入,岁不过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巡抚哂之。无何,卒用公式劾免,历官才三阅月也。
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者,直诣厅事。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两造皆欢然以解。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胥吏或请事,则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与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县人安之。
梦登之罢官也,代者至门,交印讫,长揖而去。问库廪官物,犹前官封识也。稽文案簿籍,曰:“自有主者。”察狱讼,曰:“悉劝平之。”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曰:“梦登为县仅三月,未尝得罪百姓,有事未尝不尽心,然竟坐免,何故?”
梦登罢官,窭②甚,不能归,百姓争食之。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羡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比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然闲居周一岁,未尝有大匮乏。最后,县人醵③金为治归计,并制青盖为赠,题名至万人,荣其行。尝受惠于梦登者,凡数辈,徒步负担,送梦登抵其家。
(节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
【注】①悃愊:kǔn bì,至诚。②窭:jù,贫穷。③醵:jù,凑钱,集资。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 除:废除,罢免
B.各以所羡果蔬粟米羡:有余,剩余
C.比门启,取给饔飱比:等到D.县人醵金为治归计治:处理,办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因持刺不许入相如因持璧却立
C. D. 尝受惠于梦登者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看到李梦登,先是“戒之”,对他予以表扬和劝诫,体现了巡抚对他的赏识和关爱,然而自负的李梦登并不领情,巡抚只好“哂之”,以示无奈。 |
B.李梦登为官县衙不设门吏,甚至不要衙役,百姓可直达办事厅;出门不带仪仗卫队。他认为官员被称为父母官,就应该爱民如子。这体现了他廉正、亲民的特点。 |
C.李梦登任期虽短,却深得民心。他被罢官以后,因为穷困有家难回,当地百姓纷纷接济他,最后又集资、制万民伞,送他回家。这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清廉、爱民。 |
D.李梦登自认为干得不错,对于自己为什么被免职感到困惑不解,文章说是“卒用公式劾免”,其实不愿也不会迎合攀附上司才是李梦登被免职的真实原因。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
B.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
C.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
D.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焚驴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以巫术祈祷鬼神除灾降福。②投魃(bá):驱赶旱鬼。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怪诬之说兴怪:诡怪 |
B.而谓我之愆愆:过失 |
C.吾何爱一死爱:喜爱 |
D.人情初不怿也怿:愉快(高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适民家有产白驴者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
B.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C.盍亦求诸是类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
D.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
下列各句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朔一带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似乎是一个体恤百姓的好官,可采取的措施荒唐可笑,作者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活画出一个迂腐无能而又貌似忧民勤政的官僚形象。 |
B.文章列举“殷之旱”、“卫之旱”、“汉旱”、“唐旱”等历史记载,进一步证明了“人为”的祸害,也表现出作者是相信“天旱”乃出于“人为”的说法的。 |
C.文章交待了镇阳帅“焚驴祈雨”的荒唐举动后,宕开一笔,在正面叙述的同时,又以“白驴托梦”的间接表述,更激烈地讽刺了迷信的无稽和昏官的无能。 |
D.“释驴”之举再一次揭示了镇阳帅之迂腐无能,而“未几而雨”所引起的“岁卒以空”正是这种无能带来的直接后果。 |
将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2)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3)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3分)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
B.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
C.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只看中间然而二字一转/未转以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以后/重叠只是论陈涉如此之微。 |
D.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明公破案
雍正壬子六月,夜大雷雨。献县城西有村民为雷击,县令明公晟往验。饬①棺敛矣。越半月余,忽拘一人讯之曰:“尔买火药何为?”曰:“以取鸟。”诘曰:“以铳②击雀,少不过数钱,多至两许,足一日用矣;尔买二三十斤,何也?”曰:“备多日之用。”又诘曰:“尔买药未满一月,计所用不过一二斤,其余今贮何处?”其人词穷,刑鞫③之,果得因奸谋杀状,与妇并伏法。
或问:“何以知为此人?”曰:“火药非数十斤不能为伪雷,合药必以硫黄。今方盛夏,非年节放爆竹时,买硫黄者可数。吾阴使人至市,察买硫黄者谁多,皆曰某匠。又阴察某匠卖药于何人,皆曰某人,是以知之。”又问:“何以知雷为伪作?”曰:“雷击自上而下,不裂地,其或毁屋,亦自上而下。今苫草屋梁皆飞起,土炕之面亦揭起,知火从下起矣。又此地去城五六里,雷电相同,是夜雷电虽迅烈,然皆盘招云中,无下击之状,是以知之。尔时其妇先归宁,难以研问,故必先得斯人,而后妇可鞫。”此令可谓明察矣。
注:①饬(chì):通“敕”,命令。②铳(chòng):旧时打鸟用的火枪。③鞫(jū):审问犯人。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阴使人至市阴:暗中 |
B.计所用不过一二斤计:估计 |
C.“雷击自上而下,不裂地裂:使……开裂 |
D.又此地去城五六里去:到、往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明公晟“明察”的一组是()
①与妇并伏法②忽拘一人讯之③阴使人至市,察买硫黃者谁多④又阴察某匠卖药何人⑤其妇先归宁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②⑤ | D.①③④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献县城西有一个村民被雷击死,县令明晟前往验尸,发现有疑点,先将死者用棺材装敛,然后明查暗访,抓到一个疑犯审讯。 |
B.经过一连三次讯问,疑犯终于无言以对交代实情,因为奸淫而与死者之妇合谋用炸药炸死其夫,终于将奸夫淫妇二人一同处以死刑。 |
C.明晟依据案发现场的勘察,判断死者并非被雷击死,可能是为火药炸死,终于通过暗访查到到市场买硫黃配制炸药的这个疑犯。 |
D.这个案件破得精彩,令人叫绝,不仅是因为县令明晟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还因为他具有雷电和制造炸药的知识。 |
翻译下列文中划线句子
(1)“尔买火药何为?”曰:“以取鸟。”
(2)何以知雷为伪作?
(3)此令可谓明察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①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注】①狃:贪。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的北面 |
B.处者安于故而难出故:故旧 |
C.舟车冠盖之冲冲:要塞 |
D.盖其先君子之泽也泽:施恩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与“硕求余文以记之”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B.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
C.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
D.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A.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
B.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
C.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
D.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
有人说,苏轼是集儒道思想于一体的文学家。结合本文苏轼的“仕”之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3分)
(2)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3)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