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炤,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至东华门,被执,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
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杀之,遂流离岭表。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变姓名,卖药市中。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固称疾,屡诏不起。尝曰:“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吾其缁乎?” 
行至平乐,被絷。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更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
其闭关金陵高座寺也。友人钱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宫为僧者,问以智,澄之曰:“君岂曾识耶?”曰:“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罢,上忽叹曰:‘求忠臣必于孝子!’ 如是者再。某跪请故,上曰:‘早御经筵,有讲官父巡抚河南,坐失机问大辟,某薰衣,饰容止如常时。不孝若此,能为忠乎?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言讫复叹,俄释孔炤,而辟河南巡抚,外廷亦知其故乎?”澄之述其语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声。
以智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著书数十万言,惟通雅、物理小识二书盛行於世。
(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

A.以与推戴功,右中允擢:担任
B.遇中宫为僧者故:原先的、原来的
C.失机问大辟坐:入罪、定罪
D.友人钱澄之,亦金陵客:做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杨嗣昌劾下狱父母宗族,皆戮没
B.吾缁乎共乏困,君亦无所害
C.求忠臣必孝子愿大王稍假借之,使毕使
D.辟河南巡抚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以智的父亲曾任湖广巡抚,被杨嗣昌弹劾而获罪,因为方以智血疏申冤才获释。
B.阮大铖当权,由于原先结下仇怨,想找借口杀方以智,使他在南都不能久留。
C.桂王在肇庆即位,任方以智为右中允。罢相之后扈王多次征召,他均称病不就。
D.方以智在平乐被清兵搜出。清帅反复逼降无效,最后方以智逃出来当了和尚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3分)
(2)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廖冀亨,字瀛海,福建永定人。康熙二十九年举人,四十七年,授江苏吴县知县。值岁旱,留漕赈饥,不足,自贷金易米以济。士人感其诚,相率捐助,赈以无乏。吴中赋额甲天下,县尤重,冀亨减火耗,用滚单,民皆称便。知收漕弊多,拘不法者重治之,凡留难、勒索、蹋斛、淋尖、高飏、重筛诸害,埽除一清。太湖中有芦洲,或垦成田,或种莲养鱼,官吏辄假清丈增粮名以自利。冀亨日:“湖荡偶尔成田.未可久持.今增其赋.朝廷所得几何,而民累无尽期。”一无所问。初,冀亨莅任时,有吴人语之日:“吴俗健讼,然其人两粥一饭,肢体薄弱,凡讼宜少准、速决,更加二字曰‘从宽’。”冀亨悚然受之。收词不立定期,民隐悉达。尝自谓讼贵听,听之明,乃能速决而无冤抑。在吴三年,非奸盗巨猾,行杖无过二十,盖守此六字箴也。
有庠生授徒盐商家,自刎死,勘得实。或有谤其受贿者,冀亨无所避,卒释盐商勿罪。东山巡检报乡人弑父屠嫂,未遂,自尽。冀亨方秉二烛阅其词,烛无风齐灭,知有冤。克日渡湖往验,大风,舟几覆,从者色变。冀亨日:“县官伸冤理枉而来,神必佑之,何惧!”须臾抵岸。讯得父故杀状,巡检得贿诬报,俱论如律。
冀亨既有声于吴,他县疑狱,往往令推治。会有宜兴知县诬揭典史①故勘平民为盗;刑夹致死,冀亨奉檄按验。知县者,总督噶礼之私人也,或告宜少假借,冀亨不为动。检踝骨无伤,原揭皆诬。狱上,噶礼屡驳诘。再三审,卒如冀亨议,以是忤总督。时巡抚张伯行以清廉著,深契冀亨,布政使陈鹏年尤重之;而噶礼不怿于伯行,尤恶鹏年。四十九年,鹏年被劾,并及冀亨,以亏帑夺职。逾年,噶礼败,冀亨始复原官,以病不赴选。,及卒,昊人祀之百花书院。
【注】典史: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吏辄假清丈增粮名以自利丈:通“账”,账目
B.收词不立定期,民隐悉达隐:伤痛,痛苦
C.讯得父故杀状,巡检得贿诬报,俱论如律论:判罪
D.冀亨奉檄按验按:查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廖冀亨严正执法的一组是:
①冀亨减火耗,用滚单,民皆称便
②知收漕弊多,拘不法者重治之
③或有谤其受贿者,冀亨无所避,卒释盐商勿罪
④冀亨奉檄按验
⑤或告宜少假借,冀亨不为动
⑥再三审,卒如冀亨议,以是忤总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冀亨勤政爱民。他任江苏吴县知县时,曾遇旱灾,他扣留漕粮来赈济饥民;粮食还是不够,他就自己借钱买粮来供给灾民。他还革除了以往漕粮征收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B.廖冀亨在吴县任职三年,处理诉讼时持守“少准、速决、从宽”六字箴。他认为:处理诉讼关键在听;有充分的听,才有对案情的清楚了解,才能迅速判决而不制造冤屈。
C.廖冀亨办案重事实调查。东山巡检报告说有个人因欲弑父杀嫂未成而自杀。廖冀亨通过讯问调查,查知了实情:是那人的父亲故意杀死儿子;而巡检收受贿赂,故有此诬报。
D.一次,宜兴知县判定该县某典史犯有诬陷平民为盗之罪,并对典史动用了夹刑,致其死亡。廖冀亨受命调查此事,查知了知县诬陷典史的事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句5分)
(1)湖荡偶尔成田,未可久持,今增其赋,朝廷所得几何,而民累无尽期。
(2)狱上,噶礼屡驳诘。再三审,卒如冀亨议,以是忤总督。

文言文阅读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帝、平帝时,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没者则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给,亲自将护。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
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表二千斛。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后征为太子少傅。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①有是言,丹未之许也。”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②,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
客初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寻复征为太子大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其后逊位,卒于家。
(《后汉书·卷二十七》)
注:①君房:侯霸的字。②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王、贡均为后汉昭宣时琅邪人,二人志同道合。张耳、陈余,两人初为刎颈之交,后兵戎相见。萧育、朱博,初萧育举荐朱博,后有隙,不能相终。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自厉:自我发奋
B.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视事:办公
C.而后所举者陷罪,丹以免坐;受牵连获罪
D.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见拜:看到就拜见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丹“资性方洁”的品行的一组是
①王莽时,连征不至。②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
③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④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⑤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⑥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丹乐善好施,常常在农忙时慰劳那些勤劳者,对此,那些懒惰者感到耻辱,互相激励,最终都富裕起来;那些家里死人的,也等着王丹来办理,甚至乡邻们都习以为常。
B.河南太守陈遵为朋友的父亲办丧事提供了很多财物,自以为名气大,想同王丹结交,但王丹却拒绝了他。
C.大司徒侯霸派儿子在路旁迎接王丹,王丹以礼相待,下车答礼,但最终仍然没有答应侯霸结交的要求。
D.王丹受牵连获罪被免职,但他处事坦然,对向自己举荐士人的门客只是以不安排饭菜作为处罚,仍然待之如故。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六国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
(2)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文言文阅读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选自《宋史·列传第175》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供张如帅所居一:都,一概
B.与分庭礼抗:对抗
C.近则径公府诣:去,到
D.密以其谋于朝闻:报告(使……知道)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余玠礼待、提拔人才的一项是()
①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②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③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④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⑤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⑥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玠镇守蜀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政,收到了显著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余玠采纳冉氏兄弟的建议,并把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十余座城池。
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守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
汤琵琶传
王猷定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世庙①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②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轸石王子③曰: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曾,曾坐土锉④中作食,奉匕箸于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曾仰天叹日:“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予凄然许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⑤,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
(选自《明文授读》,有删节)
注:①世庙:明代崇祯皇帝庙号。②戏下:麾下。③轸石王子:作者自称。④土锉:土锅。⑤不偶:命运不好。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偶洞庭,风涛大作 泛:泛舟
B.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之 传:为……作传
C.值寇乱,负母食兵间  鬻:卖
D.已不复见君者衣宫锦之盛矣曩:从前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汤应曾弹琵琶有高超的技艺的一组是()
①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②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
③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④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⑤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 ⑥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
B.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
C.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
D.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4分)
(2)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4分)
(3)予凄然许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4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①,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②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注】①燕乌集阙:宫阙名。②炫熿:张扬炫耀。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练以为揣摩简:简洁 B.臣请其效奏:进言
C.于是乃燕乌集阙摩:接近 D.嫂何前而后卑也倨:傲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如是,孰能御之
B.是皆秦罪也天下皆知美为美
C.当秦之隆,黄金万溢用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
D.妻侧目视君人者隆礼尊贤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A.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B.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C.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D.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4分)
(2).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4分)
(3).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