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读下列一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两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统计
河名 |
各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比例(%) |
|||
冬(12-2月) |
春(3-6月) |
夏(7-8月) |
秋(9-11月) |
|
甲 |
6 |
51 |
22 |
21 |
乙 |
4 |
27 |
50 |
19 |
(1)读材料一,简要分析图中甲、丙两河流之间湿地的形成原因。
(2)读材料二,比较甲乙两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突出差异并简要分析成因。
材料三: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被称为“西伯利亚的蓝眼睛”,大约形成于2500万年前,所以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下列左图和右图分别为“贝加尔湖地区内力作用图”和“贝加尔湖构造断面”图。
(3)根据材料三的信息,从内力作用角度说明图中湖泊的形成过程。
(4)在农业或交通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全球变暖对俄罗斯的影响。
读右图,回答问题(共12分)
(1)在右图中画出晨昏线,用表示夜半球。(4分)
(2)此时,与E点关于地心对称的地面另外一点的时间为。(2分)
(3)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最大值的点是。(2分)
(4)将C、D、E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2分)
A、D、E三点按白昼由长到短排列是。(2分)
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5)植被破坏和荒漠化密切相关,你认为可以通过3S中的____________进行检测?
(6)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
气象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中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下: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 ;该地区的综合整治措施有__________。
(2)图乙中的__________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哪些? (共5分)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粮食作物的差异。(2分)
(2) 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4分)
(3) 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4分)
读题34图"世界大城市的分布和城市密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题34图)
(1)从图上看出,世界上的城市大部分分布于_________(南、北)半球。
(2)从社会经济发展看,城市的分布和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即人口密度_________、生产力水平_________的地区,城市密度也较高。当今世界城市分布的新特点是不断形成和 .
(3)从自然地理条件看,城市多分布在中、低纬度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地带。
(4)在欧洲,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在_________,亚洲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在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