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①。面如田字②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①沉浮:遗失。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颔联写“雨”却不着 “雨”字,而句句突出“雨”意。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本诗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张舜民贬官郴州(今湖南)过岳阳时作。
(1)“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用的是什么典故?这一典故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5分)
(2)请从情感和表达技巧两方面赏析下阕最后三句。(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¹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1)此诗写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请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一、二两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这是一首金陵怀古词。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③低亚:低垂。
(1)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⑵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