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将酪蛋白基因转移到烟草细胞内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i质粒是来自土壤农杆菌体内的小型环状DNA,其特点是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的DNA)可以转移到________,并且整合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酪蛋白基因与Ti质粒相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该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
(3)将酪蛋白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后,需要进行基因的检测与鉴定,首先要检测________________,其次要检测________________,最后需要检测酪蛋白基因是否翻译成酪蛋白,检测酪蛋白是否合成的方法是________。
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1)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黄色非糯植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0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其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在植株群体中表现___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
(2)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上述玉米的品质时,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与质粒组装成为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连接酶。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的玉米体细胞后,需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才能获得具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
(12分)图中A→G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F属于______分裂;D →A属于________分裂。
(2)图中C细胞和A细胞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
(4)图A、B、C、E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
答问题。
(1)图中②为细胞,④为细胞。
(2)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的模板。
(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
材料:玉米等C4植物的光合效率较水稻、小麦等C3植物的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C4植物光合系统的浓缩CO2从而增加局部CO2浓度的机制,使其即使在CO2浓度低时也能使光合作用接近饱和,从而大大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因此,如何将C4植物的这一机制转移到水稻等C3植物上一直是植物生物学家的研究课题之一。但实践证明,常规杂交育种手段很难如愿以偿。最近,有人利用土壤农杆菌介导法,将完整的玉米PEPC基因导入到了C3植物水稻的基因组中,为快速改良水稻等C3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开辟了新途径。
(1)玉米和水稻很难利用常规杂交手段杂交的原因是。
(2)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感染水稻细胞,即使感染成功,PEPC基因通过一定途径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但不一定会表达,原因最可能是___
A.玉米和水稻不共用一套密码子
B.水稻中缺乏合成PEPC的氨基酸
C.PEPC基因受到水稻基因组中相邻基因的影响
D.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的PEPC基因被水稻的某种酶破坏了
(3)自从1983年第一株基因植物问世以来,现在已有数十种乃至上百种转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诞生,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应运而生,关于基因污染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以转基因植物的果实或其他部分作为食物可能会引起食用者产生不良反应
B.转基因植物可能与它们的近源野生种发生自然杂交,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性
C.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可以增殖的污染
D.为了防止转基因的扩散,在大面积种植时,必须在周围设置缓冲带作物
(4)PEPC基因在水稻细胞中成功表达的标志是。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II.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 |
叶绿素溶液(mL) |
调pH至 |
处理时间(min) |
溶液颜色 |
① |
3.0 |
Y |
10 |
绿色 |
② |
3.0 |
7.0 |
10 |
绿色 |
③ |
3.0 |
6.0 |
10 |
黄绿色 |
④ |
3.0 |
5.0 |
10 |
黄褐色 |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原因是。
(2)表中Y应该为,原因是。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食品,否则叶绿素会被破坏,造成食品失绿而影响品质。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监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