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
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趋流,势与江河同。有深而绿,浅而白。白者激石,绿者落镜。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连而去,峰竖不险,翠浓不浮。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擢举欲动,灿若舒颜。山铺水底,草散茵毯。有鸾青其衿,有鹤丹其顶,有鸡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傞傞亭亭,间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岩门,细露室宇,霞槛缭转,云磴五色,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书童玉女,角发而侍立者十二。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若云十许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其坦处有坛,层级沓玉冰,坛面俄起烬灶,灶口含火,上有云气,具备五色。中有溪,艇泛,上一人雪华鬓眉,身著秦时衣服,手鼓短枻,意状深远。
合而视之:大略山势高,水容深,人貌魁奇,鹤情闲暇,烟岚草木,如带香气。熟得详玩,自觉骨戛清玉,如身入镜中,不似在人寰间,眇然有高谢之志从中来。
坐少选,道士卷画而藏之。若身形却落尘土中。视向所张壁上又疑有顽石化出塞断道路某见画物不甚寡如此图未尝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邪!
叶君且自珍重。无路得请,遂染笔录其名数,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古画   囊:从囊中。
B.露室宇细:略微。
C.视其况意况:内容。
D.坐少选少选:一会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对根据《桃花源记》的文章而绘制的古画的描述文章,文中生动再现了画中奇特的山水、草木、动物和人物形象。
B.本文境界神奇,色彩绚烂,人物相衬,画面灵动,较好体现了绘画者在画中所渗透的仙风道骨和道家的神秘色彩。
C.本文从开头道士展画入仙境,到结尾道士卷画,自己“若身形却落尘土中”,结构完整,对比鲜明,给人如临仙境的感觉。
D.本文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画面介绍以描写和记叙为主,总写表达自己的观感以议论和抒情为主。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视 向 所 张 壁 上 又 疑 有 顽 石 化 出 塞 断 道 路 某 见 画 物 不 甚 寡 如 此 图 未 尝 到 眼 是 知 工 之 精 而 有 如 是 者 邪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染笔录其名数,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来自宁波四明山的道士叶沈,从布口袋里取出一幅古画,画面上画的是桃源图,图上有条小溪,溪名武陵之源。
查考《仙记》,武陵源分属天下三十六灵洞的一支。那里的水流动湍急,气势与长江黄河相同,有水流深而呈墨绿的,有水流浅而呈雪白的,白色的是水冲在石上激起的浪花,清的像落到深处的镜子,可以照见面貌。溪的南北有山,山像屏风的形状,绵延展开,山峰直立,但是形势并不险恶,青绿的色彩很浓重但不觉得浮动。山沟两岸有成千上万棵树,排列着像人在作揖行礼。红颜色鲜艳得像云霞,向上耸起,看上去似乎会动,灿烂得像人开颜欢笑。山的倒影平铺水底,草地铺开像一大片毯子。有胸部长有青色羽毛的鸾鸟,有顶部呈现红色的鹤,有羽毛像玉一样的鸡,有色彩像金子一样的狗。它们的毛参差不齐地竖立着,十八九只这样的动物悠闲地站在草地上。从岸往北,有一个曲折幽深的山洞,略微露出些屋舍,栏杆曲曲折折,高高的石级五颜六色,里面人物的容貌洁白得像冰雪,穿在身上的衣服都绣着星月等花纹。从岸往南有五个人,衣服容貌像彩虹白玉,左右有书童玉女,全都是两边挽着发髻站立,共有十二人。看他们的神情态度,都是自由自在灵妙生动,像是十几片云,自然而然地来,不知不觉地去。那平坦的地方画着一座坛,台阶是重重叠叠的玉和冰,坛面上突起的地方是一副炉灶,灶口燃着火,上面有云烟之气,有着完整的五种色彩。画面中间的山沟里一条小船浮着,船上有一个鬓发眉毛雪白的人,身上穿着秦朝的服装,手里摇着一只短桨,神情深沉凝重。
总起来看这幅画:大致是山的形状显得高,水的姿态突出深,人物的样子魁梧清奇,鹤这些动物的神态显得悠闲自得,烟雾云气草树,像是带着香馥之气。能够仔细地详加玩赏,自己觉得骨头像玉相触击一样清脆,仿佛进入镜子中一般,不像生活在人世间,心旷神怡间有一种高尚的出世的心情从内心迸发出来。
我和道士坐谈了一会儿,道士便卷好画收藏进去。我像是身体从仙界退落回尘世中,看着刚才挂画的那面墙壁,又怀疑是一块坚硬的石头变化而来,堵住了通往仙界的道路。我看见的绘画作品不是很少,像这幅画,从来未曾看到过,这难道是要让我知道画家的精妙技艺能够达到像这样的地步?
叶先生暂且好好保重。看来我是没法再请求观赏了,于是用笔醮着墨把画上事物的名目、数字都记录下来,将用来防备以后画画出现错误。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搜览瑰怪;渡浙江,泛太湖而归。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有二将军,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乌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据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
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
时藩府数用兵,生私策其成败,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 家虽以贫,然喜交如故,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隐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注],而贤过之。
[注]:楼君卿,即楼护,汉代御史大夫,有信义;原巨先,即原涉,汉代人,有气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将之矣柔:使……温和
B.目生而起慑:威慑
C.壮,见天下乱,思自树功业逮:到、等到
D.故人皆生多:议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谢酒徒,去学兵今其智反不能及
B.家居气节闻,衣冠慕之木欣欣向荣
C.使酒人乌能勇?吾将柔矣爱其子,择师而教
D.有忤己,面数之无留怨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说明“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②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
③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④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
⑤四方游士至吴者,必与周旋,延誉上下所知。
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为请诸公间营具之。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生动的笔法,选取典型事例,通过描写与两位将军的交往,表现了南宫生正直不屈的精神。
B.南宫生本是富家子弟,但任侠好义,周养宾客,又善击剑骑马,精通兵法,一生建立了很多功业。
C.南宫生性格坦率耿直,善于辩论,朋友有过错,他喜欢批评规劝,有违背自己的,就当面数落他们。
D.藩府屡次用兵,南宫生私下推测他的成功与失败,常常言中。后来藩府想招募他到帐下,他没有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 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欧阳生文集序
曾国藩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者也。
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下著籍者,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姚莹石甫。四人者,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在桐城者,有戴钧衡存庄,事植之久,尤精力过绝人,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襢①之后进,义无所让也。其不列弟子籍,同时服膺,有新城鲁仕骥絜非,吴兴吴德旋仲伦。
昔者,国藩尝怪姚先生典试湖南,而吾乡出其门者,未闻相从以学文为事。既而得巴陵吴敏树南屏,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而武陵杨彝珍性农、善化孙鼎臣芝房、湘阴郭嵩焘伯琛、溆浦舒焘伯鲁,亦以姚氏文家正轨,违此则又何求?最后得湘潭欧阳生。生,吾友欧阳兆熊小岑之子,而受法于巴陵吴君、湘阴郭君,亦师事新城二陈。其渐染者多,其志趣嗜好,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以为不足复存。其为文芜杂寡要。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唯此尤兢兢。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欤哉?
欧阳生名勋,字子和,殁于咸丰五年三月,年二十有几。其文若诗,清缜喜往复,亦时有乱离之慨。庄周云:“闻人足音跫然而喜,而况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乎!”余之不闻桐城诸老之謦欬也久矣,观生之为,则岂直足音而已!故为之序,以塞小岑之悲,亦以见文章与世变相因,俾后人得以考览焉。
[注]①襢,同“禅”,传授。②跫(qióng)然:形容脚步声。
③謦欬(qǐng kài):咳嗽声,引申为谈笑。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子既通儒硕望:名望
B.笃好而不厌:满足
C.无以乎桐城姚氏者也易:容易
D.而后有所附文:文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之文章,在桐城乎孰能讥之乎
B.各所得传授徒蹈其背出血
C.违此又何求与其身也,耻师焉
D.道废兴,亦各有时一羽不举,为不用力焉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姚鼎学术成就影响的一组是()
①善为古文辞②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③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④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⑤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⑥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桐城派代表人物,特别是姚鼎,表现出崇敬之情,进一步肯定了姚鼎“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的文学思想。
B.作者曾经对湖南没有人学习姚鼎的文章感到奇怪,后来获知一些人喜欢并学习姚鼎,而这些人中最优秀的是作者朋友之子欧阳勋。
C.文章虽然是为欧阳生文集作的序,但对该文集着笔不多,更多是介绍了姚鼎之后桐城派的衍演发展、流传分布和主要成员。
D.文章指出桐城派延绵而有生命力的原因,张扬了桐城派的思想,揭示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颇有现实意义。

第Ⅱ卷
三、
将文言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
(2)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把文言文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襢之后进,义无所让也。
(2)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
(3)其文若诗,清缜喜往复,亦时有乱离之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切深。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
后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遣使焉祠:祭拜
B.节督诸军事假:假借
C.臻数深切:纠正缺点
D.而犹甲养士案:通“按”,压住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战于荥阳卒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帝方隆意殿舍访风景崇阿
C.诚以益者小,所堕者大也向之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欲偏军长驱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卫臻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平天下者,必此人也②此必畏怖伪辞耳③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④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⑤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⑥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因其父卫兹随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曹丕继任魏王后任命卫臻为散骑常侍;称帝后又封卫臻为安国亭侯。
B.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认为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C.卫臻将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这件事上奏明帝,明帝认为当初卫臻反对建造宫殿,自己已经收心,卫臻不应再管殿中监这件事。
D.毋丘俭上疏明帝说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卫臻认为东吴连年举兵,进犯边境,应该寻找机会平定东吴而不是克定辽东。

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二)孟子称“人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乎?非独见病,亦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释】①苍黄:同“仓皇”,惊慌失措的样子。②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③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师焉耻:以……为耻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泛指文字的诵读
C.南越中数州被:覆盖
D.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乎病:有毛病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于其身也,耻师焉②日出犬吠
B.①今其智反不能及②至无雪
C.①欲人无惑也难矣②人患在好为人师
D.①愈是得狂名②非独见病,亦病吾子

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对上面两段文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揭示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批判了“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二)段运用“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两个比喻意在歌颂韩愈如蜀日、越雪一般永放光辉。
C.两段文字中的“群聚而笑之”“群怪聚骂”反映出了韩愈时代以从师为耻的世风,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
D.柳宗元尽管流露出不敢为人师的态度,但他对韩愈抗颜为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是持赞扬态度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