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病重不久也去世.5岁的孟佩杰由养母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半身不遂,不久,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8岁的孟佩杰开始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天在上学之前要买菜做饭,帮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全身涂抹药膏.2009年孟佩杰被临汾学院录取.为了照顾养母,孟佩杰又带着母亲上大学。12年来孟佩杰一直悉心照料养母,不离不弃。
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一说:孟佩杰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美德?
(2)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发扬这种美德?
(3)谈一谈: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去传承和发扬这一美德?
银川某校九年级(3)班进行了“我理解的小康社会”为主题的讨论会。来自宁南山区的汪亮同学说:“我的家乡在偏僻的大山里,那里的人每天只能吃一顿干饭,两顿稀饭,人均收入500元,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小康的踪影,更谈不上教育投资。”来自银川的小何同学则说:“现在的人民生活真富裕,我所在的小区私家车挤满了小区的停车场,甚至有的都停在了过道上,人们的文化生活特别丰富多彩。”
(1) 结合你对我国目前小康社会的认识,谈谈为什么汪亮和小何同学会有不同的感受?
(2)本世纪头20年,我国建设惠及十三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那是怎样的一幅蓝图?请你结合我区的特点,为我区早日实现这一蓝图献计献策。
材料一:拿破仑曾宣称:“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的字眼。”这是何等豪迈的自信,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自信激起了无比的智慧和巨大的能力,才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
材料二:一次,心理老师请李东同学描述自己。他支吾了一阵,然后找到了内向、胆子小、贪玩、不聪明……等一系列的词语。“那你能不能再描述一些自己的优点呢?”心理老师问。李东想了好一会儿,小声但又肯定地说:“不能。”当心理老师把李东有礼貌、守纪律、勤奋、诚实这些性格优点一一说出时,他害羞地低下了头,那神情仿佛在说:“这是我吗?”
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在思品老师的倡议下,准备在全班同学中开展一次有关“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主题实践活动。上面是本班同学搜集整理的资料,假如你是思品课代表,请你积极配合老师做好以下工作:
◆宣传策划
(1)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交流共享
(2)请给材料一至少设计一个问题及答案,与同学交流,以引起大家对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度思考。
◆调查设计
(3)请为本次活动所用的两张表格(表一:你能正确认识自己吗?表二:你是自信一族吗?)设计相关调查内容,每张表格调查内容不得少于三项。
◆真情建议
(4)通过调查,我们会发现,有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的人存在自卑,缺乏自信。请你分别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材料一:2010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无数的房间被毁,很多生命被埋在废墟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顽强的生命:冲进废墟中背出一个个同学,一直未找到父母,却一点儿也不慌张的林浩;不满12岁、被压在废墟里口渴难耐就咬破腮帮,喝自己的血以寻求自救,在废墟里号召被埋同学挨个喊“救命”的龚辉。
材料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陆士桢介绍说,汶川地震幸存学生中,有不少是被视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所谓“坏孩子”,而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孩子”却根本没有能力在这场灾难中自救。
材料三:青少年教育专家卢勤向记者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个孩子从小就享受4名保姆的贴身呵护,长到11岁都没摔过一次跤。他有生以来摔的第一跤本不是很重,但由于他平时缺乏应有的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很差,在身体失去平衡后的瞬间不知道该怎样保护自己,结果半边脸上的皮肤全被搓掉。
(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
(2)你有什么话想对材料三的孩子说?
(3)看了三则材料,自己今后有什么打算?
情景模拟
你遇到了上面三种情形,谈谈你应该怎么做?
青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学习十分认真。他在南开中学读书的时候,有一次,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同学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回答为了发财;有的回答为了帮助父母记账;等等。这时,周恩来站起来,朗声作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周恩来的回答体现出了一种什么情感?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这种情感?